后七子

后七子是明代嘉靖、隆庆年间(16世纪中叶)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继承“前七子”的复古主张,进一步倡导“文必西汉,诗必盛唐”,成为明代中期文坛的主导力量。他们虽在文学上有所建树,但因过度强调拟古,最终导致创作僵化,遭到后世批评。

排名口诀顺口溜:“李攀龙,复古狂,沧溟集里摹盛唐;王世贞,领风骚,艺苑卮言评古今;谢榛论诗重格调,却被排挤离七子;宗臣骂官笔如刀,梁徐吴三人各风骚!”

后七子的文学运动虽最终陷入僵化,但他们重塑了明代中期的文学格局,并为后来的文学革新(如公安派、竟陵派)提供了批判的靶子。若想了解明代文学复古的兴衰,李攀龙、王世贞的作品是不可跳过的一环。

成员列表(按排名先后排序)

李攀龙

明代著名文学家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山东历城(今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与王世贞并称"王李",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倡导复古文风。其诗模拟盛唐,尤工七律,《登黄榆马陵诸山》《送皇甫别驾往开州》等雄浑豪放。编选《古今诗删》体现其文学主张。著有《沧溟集》,虽创作有拟古之弊,但在明代文坛影响极大,引领了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风尚。李攀龙最著名的十首诗

王世贞肖像
王世贞的肖像

王世贞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弇州山人,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与李攀龙并称"王李",主盟文坛二十年,倡导"文必西汉,诗必盛唐"。著述宏富,诗文合集《弇州山人四部稿》达四百余卷,另有《艺苑卮言》提出系统文学理论。史学著作《弇山堂别集》保存大量明代史料。虽文学主张偏重复古,但晚年有所修正,对晚明文学发展影响深远,堪称明代中期最重要的文坛领袖。王世贞最著名的十首诗

谢榛

明代布衣诗人

谢榛(1495—1575),字茂秦,号四溟山人,临清(今山东临清)人,明代著名诗人、诗论家,"后七子"初期的实际领袖。终身布衣,以诗游走公卿间。主张"取李杜十四家最胜者,熟读之以会神气",对复古理论有重要发展。其诗以律绝见长,《榆河晓发》《渡黄河》等雄浑苍劲;《诗家直说》(《四溟诗话》)四卷提出"景媒情胚"等诗学观点,影响深远。虽因与李攀龙交恶被排挤出七子之列,但创作成就突出,著有《四溟集》,在明代诗坛独树一帜。谢榛最著名的十首诗

宗臣肖像
宗臣的肖像

宗臣

明代文学家

宗臣(1525—1560),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至福建提学副使。其文以《报刘一丈书》最为著名,揭露严嵩当权时官场丑态,讽刺犀利。诗作格调高古,《登云门诸山》等颇具汉魏风骨。在闽期间曾率众抗倭。著有《宗子相集》,虽36岁英年早逝,但作为后七子中创作个性较鲜明者,其散文成就尤为突出,对明代复古文风的发展有独特贡献。宗臣最著名的十首诗

梁有誉

明代文学家

梁有誉(1519—1554),字公实,号兰汀,广东顺德人,明代诗人,"后七子"之一。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其诗刻意学杜,风格沉郁,《汉宫词》《姑苏怀古》等作颇具功力。因严嵩当权,辞官归乡,与黎民表、欧大任等结"南园诗社",推动岭南诗风发展。著有《兰汀存稿》,虽存诗不多,但作为明代岭南地区首位跻身全国性文学团体的诗人,对岭南文学崛起有开创意义,后七子中最早离世者。梁有誉最著名的十首诗

徐中行

明代文学家

徐中行(1517—1578),字子与,号龙湾、天目山人,长兴(今浙江长兴)人,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至江西左布政使。其诗取法唐人,《暮发滁阳》《山陵道中风雨》等气象雄浑;散文古朴有法度。为官清廉,曾主持治理黄河。晚年筑室天目山下,著述自娱。著有《天目山堂集》《青萝馆诗》,虽在后七子中名声稍逊,但创作较有特色,王世贞称其"诗律精严,高华整栗",体现了复古派诗歌的典型风貌。徐中行最著名的十首诗

吴国伦

明代文学家

吴国伦(1524—1593),字明卿,号川楼、南岳山人,兴国(今湖北阳新)人,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至河南左参政。因忤严嵩被贬,后起复。其诗学杜甫,风格苍劲,《鄱阳湖》《庚戌秋纪事》等反映现实。散文亦佳,游记尤有特色。晚年主盟楚地文坛,门生众多。著有《甔甀洞稿》《续稿》共百余卷,虽在后七子中理论建树较少,但创作数量最丰,对明代文学复古运动在湖广地区的传播贡献卓著。吴国伦最著名的十首诗

张佳胤

明代文学家、军事家

张佳胤(1526—1588),字肖甫,号崌崃山人,重庆铜梁人,明代文学家、军事家。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虽名列"后七子",但文学主张较为通达。其诗豪放雄健,《登函关城楼》《塞下曲》等颇具盛唐气象;奏疏亦颇有文采。曾总督蓟辽军务,抗击蒙古入侵。著有《崌崃集》,因长期任职边关,部分诗作描写塞外风光与军旅生活,在后七子中独具特色,体现了文武兼备的创作风貌。张佳胤最著名的十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