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七子是明代嘉靖、隆庆年间(16世纪中叶)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继承“前七子”的复古主张,进一步倡导“文必西汉,诗必盛唐”,成为明代中期文坛的主导力量。他们虽在文学上有所建树,但因过度强调拟古,最终导致创作僵化,遭到后世批评。
排名口诀顺口溜:“李攀龙,复古狂,沧溟集里摹盛唐;王世贞,领风骚,艺苑卮言评古今;谢榛论诗重格调,却被排挤离七子;宗臣骂官笔如刀,梁徐吴三人各风骚!”
后七子的文学运动虽最终陷入僵化,但他们重塑了明代中期的文学格局,并为后来的文学革新(如公安派、竟陵派)提供了批判的靶子。若想了解明代文学复古的兴衰,李攀龙、王世贞的作品是不可跳过的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