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边塞诗人

唐代边塞诗派以雄浑豪放、慷慨激昂的风格著称,其中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被后世并称为“四大边塞诗人”。他们或亲历边塞军旅,或借诗抒写壮志,作品充满家国情怀与英雄气概,是盛唐气象的重要代表。

排名口诀顺口溜:“高岑豪迈,昌龄雄才;之涣一首,登鹳雀台。”

(注:前两句概括高适、岑参、王昌龄的边塞诗风,后句指王之涣以《登鹳雀楼》闻名。)

代表作品:

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四大边塞诗人,四人虽风格各异,但共同构建了唐代边塞诗的壮丽画卷,影响深远。

成员列表(按排名先后排序)

高适肖像
高适的肖像

高适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高适(704—765),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诗雄浑豪放,多写边塞风光与军旅生活,与岑参并称“高岑”,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等慷慨悲壮,展现盛唐气象。早年潦倒,后从军边塞,官至淮南、剑南节度使,封渤海县侯,是唐代诗人中仕途最显达者之一。诗风质朴刚健,充满建功立业之志,为边塞诗派杰出代表。高适最著名的十首诗

王昌龄肖像
王昌龄的肖像

王昌龄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其诗以七绝见长,被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并称“联璧”。代表作《从军行》《出塞》等雄浑豪迈,展现边塞风光与将士壮志;《芙蓉楼送辛渐》等送别诗则含蓄深婉。曾任江宁丞、龙标尉,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风刚健清新,尤擅刻画边塞与宫怨题材,对后世影响深远。王昌龄最著名的十首诗

岑参肖像
岑参的肖像

岑参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岑参(717—770),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其诗雄奇瑰丽,多描绘西域风光与军旅生活,与高适并称“高岑”,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充满浪漫豪情。曾两度从军西域,官至嘉州刺史。诗风壮阔激昂,善用夸张想象,展现了盛唐边塞诗的巅峰成就,对后世边塞文学影响深远。岑参最著名的十首诗

王之涣肖像
王之涣的肖像

王之涣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诗雄浑豪迈,以《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与《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最为脍炙人口,虽仅存诗六首,却篇篇经典。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后辞官漫游,与高适、王昌龄等交游唱和。诗风壮阔昂扬,尽显盛唐气象,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