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四学士

苏门四学士是指北宋大文豪苏轼(苏东坡)门下的四位杰出弟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他们深受苏轼影响,在诗词、散文、书法等领域成就斐然,是北宋中后期文坛的核心力量。

排名口诀顺口溜:“黄庭坚,诗骨硬,江西一派开新风;秦少游,词婉约,鹊桥仙里叹银河;晁补之,文似海,豪气直追东坡才;张文潜,笔如泉,平易诗句写民间!”

黄庭坚:提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作诗理论,影响南宋诗坛。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秦观: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为爱情经典。词风哀婉,被誉为“词心”。

晁补之:散文气势恢宏,苏轼称其“于文无所不能”。词作豪放近苏,如《摸鱼儿·东皋寓居》。

张耒:诗歌关注社会现实,语言通俗,如《劳歌》写民间疾苦。苏轼评其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

苏门四学士不仅是苏轼文学精神的继承者,更是北宋文化繁荣的重要推手。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传诵,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风骨与才情。

成员列表(按排名先后排序)

黄庭坚肖像
黄庭坚的肖像

黄庭坚

北宋著名诗人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江西诗派,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其诗奇崛瘦硬,词亦清旷,代表作《登快阁》《寄黄几复》等。书法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仕途坎坷,晚年屡遭贬谪。艺术追求“不俗”境界,诗书画均对后世影响深远,堪称宋代文化巨匠。黄庭坚最著名的十首诗

秦观肖像
秦观的肖像

秦观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一代词宗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婉约清丽,多写男女情思与羁旅愁绪,《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满庭芳》"山抹微云"等皆为传世名篇。诗风精致,散文亦佳。虽受苏轼赏识,但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晚年放还途中卒于藤州。作为北宋婉约词派代表,其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对周邦彦、李清照等影响深远,著有《淮海集》,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秦观最著名的十首诗

晁补之肖像
晁补之的肖像

晁补之

北宋著名文学家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北宋文学家。元丰二年进士,"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诗词文俱佳,词风清丽,近柳永;散文流畅,得苏轼真传。代表作《摸鱼儿·东皋寓居》等词作,写隐居闲适之乐,语言明快。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晚年隐居金乡,建"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其文学创作融合豪放与婉约,在北宋文坛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深远。晁补之最著名的十首诗

张耒肖像
张耒的肖像

张耒

北宋大臣、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熙宁六年进士,官至太常少卿。其诗受白居易、张籍影响,多写田园生活与民生疾苦,《劳歌》《夜坐》等作品平易晓畅。散文清新自然,与黄庭坚并称"晁张"。晚年寓居陈州,潜心著述。著有《柯山集》《宛丘集》等,虽在四学士中诗名稍逊,但其平实诗风在南宋陆游等诗人中产生共鸣,对宋诗通俗化发展有所贡献。张耒最著名的十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