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位杰出散文家的合称,明代学者茅坤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后广为流传。八家以韩愈、柳宗元引领唐代古文运动,欧阳修、苏轼等主导宋代诗文革新,共同推动散文发展,确立“文以载道”的传统。其中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排名口诀顺口溜:“韩柳欧王曾,三苏站两边。”
(注:韩柳开篇,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居中,“三苏”苏轼父子并列,便于记忆朝代和人物顺序。)
八家散文各具特色,如韩愈雄浑、苏轼旷达,其作品至今被视为古文典范,影响深远。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位杰出散文家的合称,明代学者茅坤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后广为流传。八家以韩愈、柳宗元引领唐代古文运动,欧阳修、苏轼等主导宋代诗文革新,共同推动散文发展,确立“文以载道”的传统。其中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排名口诀顺口溜:“韩柳欧王曾,三苏站两边。”
(注:韩柳开篇,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居中,“三苏”苏轼父子并列,便于记忆朝代和人物顺序。)
八家散文各具特色,如韩愈雄浑、苏轼旷达,其作品至今被视为古文典范,影响深远。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倡导“文以载道”,反对骈文,复兴秦汉散文传统,代表作《师说》《原道》等说理透辟,气势雄健。其诗奇崛险怪,开“韩孟诗派”。官至吏部侍郎,谥号“文”,故称韩文公。他以儒家道统自任,力排佛老,其文学主张与实践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韩愈最著名的十首诗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同列“唐宋八大家”。其文峭拔峻洁,寓言、山水游记尤佳,代表作《捕蛇者说》《小石潭记》等揭露时弊,寄寓孤愤。因参与“永贞革新”被贬永州、柳州,故又称“柳柳州”。诗亦清峻,与刘禹锡并称“刘柳”。其哲学著作《天说》等体现唯物主义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柳宗元最著名的十首诗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文坛领袖,倡导诗文革新运动,反对浮华文风。其散文《醉翁亭记》《秋声赋》等简洁流畅,诗词清新自然。主持编修《新唐书》《新五代史》,官至参知政事。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提携后进如苏轼、曾巩等,对宋代文化影响深远。欧阳修最著名的十首诗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苏辙之父,世称"老苏"。其文以政论、史论见长,风格雄健犀利,笔力遒劲,代表作《六国论》《管仲论》等,逻辑严密,议论精辟。嘉祐初年得欧阳修举荐,以文章名动京师。虽科举不顺,但潜心治学,著有《嘉祐集》。其散文创作开创宋代议论文新风貌,与二子并称"三苏",共同奠定蜀学根基,对北宋古文运动影响深远。苏洵最著名的十首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兄苏轼同登嘉祐二年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其文以策论见长,风格冲和澹泊,代表作《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等。诗作清新自然,晚年尤工。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屡遭贬谪。政治主张稳健,史学造诣深厚,曾参与修撰《神宗实录》。著有《栾城集》《诗集传》等,其文学成就与苏轼并称"二苏",为北宋文坛重要代表人物。苏辙最著名的十首诗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江西临川人。他主持“熙宁变法”,推行青苗法、募役法等新政,力图富国强兵,虽争议巨大却影响深远。文学成就斐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峭拔简劲,政论犀利,代表作《元日》《泊船瓜洲》等传诵千古。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潜心著述。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其改革精神与文学造诣对后世影响深远。王安石最著名的十首诗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号南丰先生,江西南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进士,历知齐、襄、洪等州,官至中书舍人。其文风古雅醇厚,尤擅叙事议论,《墨池记》《战国策目录序》等作品结构严谨,说理透辟。曾校勘《战国策》《新序》等古籍,学术造诣深厚。作为欧阳修弟子,其散文创作承袭韩柳古文传统而又自成一家,对宋代文风革新贡献卓著,著有《元丰类稿》五十卷。曾巩最著名的十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