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四友

文章四友是初唐时期四位宫廷诗人的合称,包括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他们活跃于武则天至中宗时期(7世纪末至8世纪初),以诗文才华服务于宫廷,对唐代律诗的形成与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文章四友的创作实践促进了五言律诗的规范化,为盛唐律诗繁荣奠定基础。作品多应制奉和,虽内容受限,但艺术上追求形式工整、辞藻典雅。上接"上官体"的精致,下启盛唐气象,是初唐文学向盛唐过渡的关键人物。

成员列表(按排名先后排序)

李峤肖像
李峤的肖像

李峤

唐代诗人

李峤(约645—714),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诗人、宰相。弱冠进士及第,历仕高宗、武后、中宗、睿宗四朝,三度拜相。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其诗多应制奉和之作,五律尤工,《风》《汾阴行》等篇传诵甚广。编有《杂咏诗》120首,以咏物见长,开创唐代大型咏物组诗先河。虽为宫廷诗人,但诗风清丽,对律诗发展有促进作用。《全唐诗》存其诗五卷,在初唐宫廷诗人中成就突出。李峤最著名的十首诗

崔融

唐代文学家

崔融(653—706),字安成,齐州全节(今山东章丘)人,唐代文学家。与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其文辞华美,尤工诏敕,朝廷重要文书多出其手。诗作以五律见长,《从军行》《韦长史挽词》等气象恢宏。参与修撰《则天实录》,著有《宝图赞》等。虽为宫廷文人,但对律诗定型有推动作用。《全唐诗》存其诗一卷,作为初唐向盛唐过渡的代表诗人,其创作体现了时代文风转变的特点。崔融最著名的十首诗

苏味道

唐代政治家、诗人

苏味道(648—705),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乾封二年进士,武则天时期三度拜相,处事圆滑,人称"模棱手"。与李峤并称"苏李",同为"文章四友"成员。其诗多应制奉和之作,五律尤工,《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描写元宵盛况,为传世名篇。虽为宫廷诗人,但对律诗发展有促进作用。《全唐诗》存诗一卷,作为初唐向盛唐过渡的代表,其创作体现了当时宫廷文学的特点。苏味道最著名的十首诗

杜审言

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唐代诗人,杜甫祖父。咸亨元年进士,官至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其诗工于五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被胡应麟推为"初唐五言律第一"。虽多应制之作,但格律严整,对杜甫律诗创作有家学影响。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杜审言集》,《全唐诗》存诗一卷,作为律诗定型过程中的重要实践者,在初唐诗歌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杜审言最著名的十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