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是三国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他们因不满司马氏专权、厌恶虚伪礼教,常聚于竹林之下饮酒清谈、纵情山水,成为魏晋风骨的代表人物。七人以嵇康、阮籍为首,思想崇尚老庄,行为放达不羁,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
排名口诀顺口溜:“嵇康抚琴广陵散,阮籍咏怀青白眼,山涛做官遭绝交,向秀思旧赋庄老,刘伶醉倒酒德颂,阮咸抱琴音律妙,王戎算账吝啬笑!”
竹林七贤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反叛精神的文化群体之一,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传颂,象征着文人的傲骨与自由追求。
竹林七贤是三国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他们因不满司马氏专权、厌恶虚伪礼教,常聚于竹林之下饮酒清谈、纵情山水,成为魏晋风骨的代表人物。七人以嵇康、阮籍为首,思想崇尚老庄,行为放达不羁,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
排名口诀顺口溜:“嵇康抚琴广陵散,阮籍咏怀青白眼,山涛做官遭绝交,向秀思旧赋庄老,刘伶醉倒酒德颂,阮咸抱琴音律妙,王戎算账吝啬笑!”
竹林七贤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反叛精神的文化群体之一,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传颂,象征着文人的傲骨与自由追求。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精神领袖。娶曹操曾孙女,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著有《养生论》《声无哀乐论》等哲学名篇。诗文清峻,《幽愤诗》《与山巨源绝交书》展现傲骨。精音律,作《广陵散》千古绝响。因得罪司马昭被杀,临刑抚琴,从容赴死。其人格与思想对魏晋风度影响深远,成为士人精神典范,原有集十五卷,已佚,明人辑有《嵇中散集》。嵇康最著名的十首诗
阮籍(210—263),字嗣宗,今河南尉氏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竹林七贤"领袖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其《咏怀诗》八十二首开创政治抒情组诗传统,以比兴手法抒忧生之嗟。散文《大人先生传》展现老庄思想,行为放达,以青白眼示人。为避司马氏迫害,常醉酒佯狂。其诗风遥深,人格精神成为魏晋风度的象征,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原有集十三卷,已佚,明人辑有《阮步兵集》,作为正始文学代表,与嵇康并称"嵇阮"。阮籍最著名的十首诗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魏晋时期文学家、哲学家,"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交厚,康死后被迫出仕,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其《思旧赋》悼念嵇康、吕安,情辞沉痛,成为怀古名篇。注释《庄子》"发明奇趣,振起玄风",郭象多承其说。虽在七贤中存世作品最少,但思想深刻,文采斐然,体现了竹林名士从避世到妥协的精神转变。原有集二卷,已佚,其庄学注疏对魏晋玄学发展影响深远。
刘伶(约221—300),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濉溪)人,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放达著称,作《酒德颂》宣扬老庄思想,主张"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曾任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策,强调无为而治,被罢免。常乘鹿车携酒,命仆从"死便埋我"。其行为看似荒诞,实为乱世中明哲保身之道。虽存世仅《酒德颂》一文及零星诗句,但成为魏晋风度的典型象征,后世常以"刘伶醉酒"喻名士风流。原有集二卷,早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