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岩常结晦,宿莽竞含秋

拼音yīn yán cháng jié huì , sù mǎng jìng hán qiū 。

出处出自唐代骆宾王所作的《至分水戍》。

意思阴湿的石崖常凝结着晦暗的苔藓,经冬不死的宿莽竞相含纳着寒凉的秋意。

注释晦:昏暗,暗昧。宿莽:草名,冬生不死。

原文链接骆宾王《至分水戍》古诗的意思及拼音版

相关诗句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屈原《九章·涉江》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李白《南轩松》
阴房鬼火青,坏道哀湍泻。
——杜甫《玉华宫》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李白《古朗月行》
阴霓侵晚景,海树入回潮。
——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三》
阴山瀚海千万里,此日桑河冻流水。
——李昂《从军行》
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阴阴日欲暮,迢迢春望稀。
——李梦阳《古城春望》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
——李商隐《武侯庙古柏》
阴涧落春荣,寒岩留夏雪。
——孔稚珪《游太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