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拼音yí mù sān wò fà , hòu shì chēng shèng xián 。

出处出自两汉曹植所作的《君子行》。

意思洗一次头三次握着头发出来见客,所以后世的人们才称他为圣贤。

注释一沐三握发:《史记·鲁周公世家》“一沐三握发”作“一沐三捉发”。握发吐哺,就是从“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简化而来。意思是,洗一次头,要三次握住头发,中止洗头来接待士人。吃一顿饭,要三次把食物吐出来,来回答士人的问题。这种现象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周公勤于政事,寝食不安;二是周公礼贤下士,接待贤士特多。后世常以此形容求才殷切,礼贤下士,争取人才。如《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对公孙述不礼贤下士不满,对同伴说:“天下雄雌未定,公孙(述)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亦或以此说明勤劳国事。如王充《论衡·书解篇》:“文王日昃不暇食,此谓演《易》而益卦。周公一沐三握发,为周改法而制。”说他们虽然极忙,还能著书一立说。三国曹植《君子行》:“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曹操也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后人称吐握、吐哺、吐哺握发、握发吐哺,都是从这一典故引出的不同说法。

原文链接 《君子行》拼音版+原文翻译

相关诗句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白居易《寄韬光禅师》
一点炊烟竹里村,人家深闭雨中门。
——孙觌《吴门道中二首·其二》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王维《叹白发》
一母三足其名彪,两子从之力俱武。
——方岳《三虎行》
一杯未尽诗已成,诵诗向天天亦惊。
——杨万里《重九后二日同徐克章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陈与义《雨》
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
——王寀《浪花》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吴锡畴《春日》
一百八句在贝叶,三十三天长雨花。
——李商隐《安平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