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二三月,单衫绣裲裆

拼音yáng chūn èr sān yuè , dān shān xiù liǎng dāng 。

出处出自南北朝佚名所作的《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

意思春天的二三月时节,人们的单衫上绣着类似于裲裆的图案。

注释裲裆:亦作“两裆”,是一种盛行于两晋南北朝的背心式服装,其名称最早见于东汉刘熙的《释名·释衣服》。制式为前后各一片布帛,在肩部有两条带子相连,无领,腰间以带子系扎,着于衣内或衣外,其意在挡住前心后背。

原文链接 《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拼音版+原文翻译

相关诗句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王安石《太白岭》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唐伯虎《临终诗》
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
——李白《上云乐》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庾信《重别周尚书》
阳彩皆阴翳,亲友尽睽违。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三十二》
阳坡软草厚如织,困与鹿麛相伴眠。
——卢仝《山中》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黄庭坚《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阳光竟四溟,敲石安所施。
——柳宗元《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长歌行》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