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拼音shí jiā là zhú hé céng jiǎn , xún lìng xiāng lú kě dài xūn 。

出处出自唐代李商隐所作的《牡丹》。

意思它像石崇家的蜡烛,哪须常把烛芯剪去?它像荀令君的体肤,岂用香炉细细染熏?

注释石家蜡烛何曾剪:状牡丹之色如燃烧的大片烛焰。《世说新语·汰侈》载,石崇豪侈,“用蜡烛作炊”。蜡烛当柴烧,无须剪芯,故说“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谓牡丹之香自然生成,不须熏得。荀令即荀彧 ,字文若 ,为侍中,曾守尚书令。曹操所有军政之事均与他协商,呼之荀令君。

原文链接李商隐《牡丹》古诗的意思及拼音版

相关诗句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李贺《感讽五首·其五》
石阑干畔银灯过,照见芙蓉叶上霜。
——萨都剌《秋词》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陆游《春残》
石势浑如掠水飞,渔罾绝壁挂清晖。
——厉鹗《归舟江行望燕子矶作》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汉乐府《艳歌行》
石壁倚松径,山田多栗林。
——高适《同群公题中山寺》
石溪流已乱,苔径人渐微。
——王昌龄《送东林廉上人归庐山》
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王昌龄《遇薛明府谒聪上人》
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乔知之《绿珠篇》
石泉淙淙若风雨,桂花松子常满地。
——高适《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