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拼音jí lǐ kuì tōng shí , suǒ bǎo jù nǎi qiǎn 。

出处出自魏晋陶渊明所作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

意思此理愧对通达者,所保名节岂太浅?

注释即理:就这种事理。指隐而耕。通识:识见通达高明的人。这里指孔子和子路。《论语·微子》记桀溺劝子路的话说:天下动乱不安,到处都是这个样子,到底跟谁一起来改变现状呢?与其跟随(孔子那种)避开恶人的志士,倒不如跟随(我们这种)避开人世的隐士。子路将此话告诉孔子,孔子怅然叹道:鸟兽不可跟它们同群,我不跟世上人群相处又跟谁相处呢?如果天下清明,我就不跟他们一起来改变现状了。又《论语》同上篇记载子路针对荷蓧丈人的话说:「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这两段记载孔子和子路的话,都是说明仕而不隐的道理。陶渊明认为自己坚持隐而不仕的行为,与这种「通识」相比是有「愧」的。而实际上陶渊明在这里表现出了与儒家传统不一致的思想,所以在下一首诗中,诗人又以「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来进一步申明了这一思想。所保:指保全个人的名节。《後汉书·逸民传》:後汉末,「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鹊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垄上,而妻子耘于前。」浅:浅陋、低劣。

原文链接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一》古诗的意思及拼音版

相关诗句

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高适《送桂阳孝廉》
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
——常建《送宇文六》
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已。
——谢惠连《泛南湖至石帆》
即事犹仓卒,岁月始难忘!
——韦应物《送终》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王维《渭川田家》
即此同疏氏,可以一忘言。
——韦应物《奉酬处士叔见示》
即此吝音素,焉知中密疏。
——韦应物《城中卧疾知阎薛二子屡从邑令饮因以赠之》
即事如已高,何必升华嵩。
——陶渊明《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孟郊《游终南山》
即看燕子入山扉,岂有黄鹂历翠微。
——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