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拼音bā yuè tāo shēng hǒu dì lái , tóu gāo shù zhàng chù shān huí 。

出处出自唐代刘禹锡所作的《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

意思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注释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原文链接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古诗的意思及拼音版

相关诗句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苏轼《南康望湖亭》
八月放船飞样去,芦花丛外数青山。
——萧德藻《次韵傅惟肖》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白居易《村居苦寒》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李商隐《瑶池》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李颀《送刘昱》
八骢笼晃脸差移,日丝繁散曛罗洞。
——李贺《洛姝真珠》
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
——苏轼《书韩干牧马图》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韩偓《已凉》
八州高仰屋,三辅迥当台。
——屈大均《登潼关怀远楼》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李商隐《无题·八岁偷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