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拼音shuāng yǔn lú huā lèi shī yī , bái tóu wú fù yǐ chái fēi 。

出处出自元代与恭所作的《思母》。

意思看到寒霜把芦花摧残,不禁落下了伤心的泪水。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再也不会到门口倚靠着柴门盼望我、看望我了。

注释霜殒芦花:寒霜把芦花摧残。芦花:典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传载孔子弟子闵损字子骞,少时受后母虐待。冬天,后母将芦花塞入布中,给子骞穿。而以棉花制袄,给自己亲生儿子穿。子骞父得知,欲休之。子骞跪求留母,曰:“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父乃止。后母悔,遂待诸子如一。后世转以芦花代指母爱。无复:不再。倚柴扉:指母亲倚门望儿。

原文链接与恭《思母》古诗的意思及拼音版

相关诗句

霜髯三老如霜桧,旧交零落今谁在。
——苏轼《寄蔡子华》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元稹《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霜辉简上发,锦字梦中开。
——李峤《笔》
霜落江始寒,枫叶绿未脱。
——李白《江上寄元六林宗》
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杜牧《张好好诗》
霜入幕,风度林;寒灯灭,朱颜寻。
——鲍照《代夜坐吟》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方岳《泊歙浦》
霜满中庭月过楼,金尊玉柱对清秋。
——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四》
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
——王昌龄《宿京江口期刘慎虚不至》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欧阳修《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