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拼音mù chí qióng zhú zhàng , xiāng dài hǔ xī tóu 。

出处出自唐代王维所作的《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意思傍晚拿着筇竹手杖,在虎溪头等人。

注释过:过访。感化寺:在陕西西安市辖县蓝田。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曰:“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按,严挺之《大智禅师碑铭》云:“邀至京师,游于终南化感寺。”《旧唐书·方伎传》:“义福……初止蓝田化感寺。”《宋高僧传》卷九《义福传》同。疑此诗原作化感寺,误倒而为感化寺,化、配草书形近,因又误而为感配寺。上人:和尚之别称。筇竹杖:用筇竹所制的手杖。因筇竹竹节美观,被视为做手杖的优良材料。虎溪头:相传东晋慧远法师居庐山东林寺,送客不过溪,过此,虎辄号鸣,故名虎溪。

原文链接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拼音版+原文翻译

相关诗句

暮春华池宴,清夜高斋眠。
——韦应物《赠琮公》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王维《出塞作》
暮境难禁日月催,腊醅初见拆泥开。
——陆游《村居初夏五首·其一》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杨广《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
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楼。
——杜牧《题敬爱寺楼》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李世民《守岁》
暮闻穷巷叱牛归,晓见公家催赋入。
——王士祯《春不雨》
暮年且喜经行近,春日兼蒙暄暖扶。
——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何逊《慈姥矶》
暮看烟火,负担来归。
——王维《酬诸公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