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琨肖像

刘琨

西晋诗人

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省无极县)人。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永嘉元年(307)时出任并州刺史。建兴二年(314)拜大将军,次年官至司空。曾多次和刘聪、石勒作战,失败后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谋划讨伐石勒共扶晋室,不料竟被段匹磾所杀。善文学,通音律,其诗多描写边塞生活。

张华肖像

张华

西晋学者、诗人

张华(232—300),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人。少年时即好文史,博览群书。晋武帝时因伐吴有功被封为侯,历任要职。后来因为不参加赵王司马伦和孙秀的篡夺活动被他们杀害。他博闻强记,著有《博物志》十卷。其诗今存三十余首,内容比较单调,形式讲究辞藻华美,格调平缓少变化。总的成就不高。今传《张司空集》一卷。张华最著名的十首诗

孙绰肖像

孙绰

东晋诗人,玄言诗派代表人物

孙绰(314—371),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北)人。家居会稽。官至廷尉卿,领著作。少爱隐居,以文才著称。诗喜宣扬玄学,枯淡寡味,是玄言诗的代表作家。亦能赋,作有《遂初赋》及《游天台山赋》。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孙廷尉集》。孙绰最著名的十首诗

干宝肖像

干宝

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

干宝(生卒年不详),字令升,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小说家的一代宗师。西晋永嘉元年(307),初仕盐官州别驾(刺史的从吏官),后因刘聪、石勒之乱,举家迁至灵泉乡。东晋建武元年(317),经中书监王导推荐,干宝领修国史,编有《晋纪》二十卷,时称良史,为后世史学家所推崇。干宝精通《周易》,易学著作有《周易问难》《周易元品论》等。干宝的短篇小说集《搜神记》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小说的鼻祖。

王珣肖像

王珣

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

王珣(350—401),字元琳,小字法护,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初任桓温掾属,与谢玄俱为桓温所敬重,隆安元年(397年),迁尚书令。于司马道子征讨王恭时为卫将军、都督琅邪水陆军事、假节,平乱后加散骑常侍。隆安四年(400年),病卒,年五十二。获赠车骑将军、开府,谥号“献穆”,后改赠司徒。有文集十一卷,工书法,其代表作《伯远帖》是东晋时难得的法书真迹。

王献之肖像

王献之

东晋书法家、诗人、画家、官员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自幼习书,少有盛名,才华横溢。与其父并称“二王”。书法兼精诸体,尤以行、草闻名。其在继承张芝、王羲之基础上,进一步破体创新,笔势奔放豪迈,风格洒脱飘逸,有“破体”之称。代表作有《鸭头丸帖》、《中秋帖》、《洛神赋十三行》等,对后世书法影响极大。王献之最著名的十首诗

石崇肖像

石崇

西晋文学家、官员、富豪

石崇(249—300),字季伦,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西晋时期富豪、文学家,官至荆州刺史。以奢靡无度闻名,曾与贵戚王恺斗富,用蜡代薪、作锦步障五十里。建有金谷园,常与潘岳、左思等名士宴游吟咏,号为“金谷二十四友”。后因政治斗争,遭赵王司马伦杀害。其代表作《金谷诗序》是早期宴游诗序的名篇。其人与王恺斗富、绿珠坠楼等故事,成为后世文学中骄奢亡身的典型象征。

成公绥肖像

成公绥

西晋文学家

成公绥(231—273),字子安,东郡白马(今河南滑县)人。西晋文学家。性情恬淡,不慕荣利,张华甚重其才,荐为太常博士,官至中书郎。擅长辞赋,音律精妙。其代表作《啸赋》描写“啸”这一口哨音乐,文辞清丽,层次分明,是音乐赋中的名篇,收入《文选》。另著有《天地赋》等,文采斐然,是西晋初年重要的赋家之一。

左芬肖像

左芬

西晋女文学家

左芬(253—300),一名“左棻”,临淄(今山东淄博)人,文学家左思之妹。少好学,善属文。晋武帝司马炎闻其名,而纳入后宫。晋武帝贵嫔。幼年丧母,依父兄长成,善属文,晋武帝司马炎闻其名,而纳入后宫。泰始八年(272)拜为修仪,后为贵嫔。因貌不美,出身寒门,未得宠爱,然才德出众,受人敬重。《晋书·后妃传》称“帝重棻辞藻,每有方物异宝,必诏为赋颂”。生前著有大量诗赋,据传有文集四卷,已佚。

郭璞肖像

郭璞

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今属山西省)人,西晋建平太守郭瑗之子。西晋末年他预计到家乡战乱将起,于是避地东南。曾任宣城太守殷祐、丹阳太守王导的参军。晋元帝即位后,任著作佐郎,迁尚书郎。后任大将军王敦的记室参军,因以卜筮谏阻王敦谋反,被杀。追赠弘农太守。其诗文本有数万言,“词赋为中兴之冠”,但多数已散佚,今存辞赋10篇,较完整的诗18首。郭璞最著名的十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