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迟(464—508),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八岁便能属文。初仕齐,以秀才迁殿中郎;入梁后,以文才为武帝所器重,官至永嘉太守、司空从事中郎。诗文传世者不多,所作《与陈伯之书》,劝伯之自魏归梁,是当时骈文中的优秀之作。明代张溥辑有《丘司空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丘迟最著名的十首诗
古代诗人
三万诗人库,涵盖千年诗坛已认证诗人,从先秦至清末…


孔稚珪(447—501),一作孔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刘宋时,曾任尚书殿中郎。齐武帝永明年间,任御史中丞。齐明帝建武初年,上书建议北征。东昏侯永元元年(499),迁太子詹事。死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邹浩(1060—1111),字志完,自号道乡,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进士。哲宗元韦占中曾任太常博士。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除右正言,因忤章悖,除名停勒,羁管新州。徽宗朝官至中书舍人、吏部、兵部侍郎,又因忤执政者出为州府官,又贬衡州别驾,永州安置,至除名停勒,窜昭州。1107年(大观元年),复直龙图阁。宋高宗时,赠宝文阁学士,卒谥忠。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邹浩最著名的十首诗

萧道成(427—482),字绍伯,小字斗将,祖籍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市东南)。他出身于布衣素族,幼年曾学习儒家经典,博学善文,精于弈棋,工于草隶。宋元嘉末为左军中兵参军。孝武即位,任大司马参军、太宰、建康令等职。泰始初年,为右军将军等,累迁至南兖州刺史。元徽中,任尚书左仆射。不久,迎立顺帝,封竟陵郡公。昇明三年(479年)被任命为相国,封齐公,进爵为王。随后,代宋称帝,建立齐朝,在位四年而卒。

王暕(477—523),字思晦,南朝梁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出身名门琅琊王氏,官至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少时便得叔父王俭赏识,以风仪、学识与清简的政声著称于世。《南史》载其“风神清令,应对如流”,然诗文作品多已散佚,今仅存《观乐应诏》等零星诗作。

萧统(501—531),字德施,南朝梁宗室、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天监元年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号“昭明”,世称昭明太子。他雅好文学,广纳才士,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诗文总集《文选》(《昭明文选》),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萧统最著名的十首诗

谢惠连(397—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少时聪颖过人,十岁能文,其族兄谢灵运对他很欣赏,与其并称“大小谢”。师从何长瑜,本州辟为主簿不就。元嘉七年(430年)始为司徒彭城王义康法曹行参军。但因轻薄多尤暴,故宦位不显。有文集六卷,今存诗近三十首,工于景物描写,风格倾向绮丽。明人辑有《谢法曹集》。谢惠连最著名的十首诗

杨广(569—618年),即隋炀帝,本名杨英,小字阿,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间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导致民变四起。618年在江都被叛军缢杀,隋朝覆灭。杨广最著名的十首诗

吕让(生卒年不详),河中府永乐县(今山西芮城)人,潭州刺史吕渭之(四)子,初为太子右庶子,后迁海州刺史。隋朝诗人,仅一首作品《和入京》传世。

杜公瞻(生卒年不详),隋博陵恒阳(今河北曲阳)人。少好学,有家风。卒于安阳令。今仅存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