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生卒年不详),隋朝将军,字拔豆,李晖弟,陇西成纪人。
古代诗人
三万诗人库,涵盖千年诗坛已认证诗人,从先秦至清末…


刘臻(527—598),字宣挚,沛国相(今安徽淮北)人,南北朝至隋朝文学家。历仕梁、北周、隋三朝。入隋后,任仪同三司、太子学士。博学善文,尤精于《汉书》,时人称为“汉圣”。有文集行于世,今多散佚。

柳庄(生卒年不详),字思敬,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历仕后梁、隋二朝。隋文帝时,任给事黄门侍郎,深得信任。其人性情正直,敢于直谏,为时人所重。后出任饶州刺史,颇有政声。

于仲文(545—613),字次武,河南洛阳人,北周及隋朝名将。出身将门,北周时以军功拜仪同三司。入隋后,在平尉迟迥之乱、击突厥、灭南陈及征辽东等战役中屡立战功,官至右翊卫大将军,封延寿郡公。后因征高句丽兵败获罪,忧愤而卒。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杭州钱塘人。唐朝名臣、书法家。博学多才,深受太宗赏识,官至中书令,受遗诏辅政。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遭贬谪而死。其书法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作品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乙支文德(生卒年不详),高句丽末期名将、军事家。612年,隋炀帝百万大军征高句丽,乙支文德任前线总指挥。他采取诱敌深入、坚壁清野的策略,在萨水(今清川江)大破隋军于,致其几乎全军覆没,此役即著名的“萨水大捷”。此战是扭转东亚格局的关键战役,保全了高句丽。他亦以寄给隋将于仲文的五言诗《遗于仲文》闻名。

于志宁(588—665),字仲谧,京兆高陵(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著名学者。历仕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太子太师,封燕国公。以犯颜直谏著称,曾多次劝谏太子承乾与高宗。曾参与修订律令、礼仪,监修国史。著有《谏苑》二十卷,今佚。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唐代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他出身儒学世家,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其诗风雄健豪迈,兼具哲理与民歌风味,代表作《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等广为传诵。刘禹锡早年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谜,但始终乐观豁达。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的诗文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刘禹锡最著名的十首诗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杰出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其诗构思精密,语言瑰丽,善用典故与象征,开创“朦胧诗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无题》《锦瑟》《夜雨寄北》等情感深挚,含蓄隐晦。因卷入“牛李党争”而仕途坎坷,终生潦倒。诗作多抒写个人失意与时代苦闷,七律成就尤高,对宋代西昆体及后世诗歌影响深远。李商隐最著名的十首诗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峭拔,尤擅七绝与咏史诗,代表作《泊秦淮》《山行》《阿房宫赋》等,以精炼的语言讽喻时政,抒写怀古之思。曾任中书舍人,晚年居樊川别墅,故文集名《樊川文集》。其诗赋兼具豪迈与细腻,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杜牧最著名的十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