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鹗(生卒年不详),字不详,成都人。约乾宁(唐昭宗年号,894—898)年间前后在世。曾事前蜀后主王衍,为翰林校书郎,累官至参卿。《花间集》称尹参卿。性滑稽,工诗词,作风与柳永相近,与李珣友善。存词十七首,收于《花间集》、《尊前集》中。今有王国维辑《尹参卿词》一卷。尹鹗最著名的十首诗
古代诗人
三万诗人库,涵盖千年诗坛已认证诗人,从先秦至清末…


阎选(生卒年不详),五代后蜀词人。布衣终身,时人称为“阎处士”。工小词,其词多咏闺阁情思、女子容态,风格清丽含蓄,属“花间派”词人。词作收入《花间集》。《全唐诗》存其词十首。阎选最著名的十首诗

鹿虔扆(生卒年不详),五代后蜀词人。后蜀进士,官至永泰军节度使、加太保,蜀亡不仕。工词,为“花间派”词人之一。其词含思凄惋,部分作品暗寓亡国之痛与身世之感,意境较为开阔,在花间词中别具一格。名作《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被誉为“深亡国之情”。《花间集》存其词六首。

翁宏(生卒年不详),字大举,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北宋初年诗人。现存诗作仅三首及若干断句,其中《春残》一诗最为著名,诗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二句,后为晏几道名作《临江仙》所引用,遂成千古名句。

徐昌图(生卒年不详),莆田(今属福建)人。五代末宋初词人。初仕闽、南唐,后归宋,任国子博士。工词,多写旅愁别恨,语言清丽,意境较开阔,有从五代词向宋词过渡的特点。词作收入《尊前集》。《全宋词》存其词三首。

冯道(882—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人。五代十国著名政治家,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十君,三入中书,居相位数十年,世称“十朝元老”。虽屡于乱世中保全自身,位极人臣,但其不事一姓、圆滑处世之举亦常受后世“无廉耻”之讥。曾主持校订《九经》,雕版印行,世称“五代蓝本”,影响深远。

孟昶(919—965),初名仁赞,字保元,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五代十国后蜀末代皇帝(934年—965年在位)。在位初期勤政有为,后渐奢靡。蜀亡降宋,被封秦国公,旋卒。其文学修养颇高,曾撰《官箴》戒官吏,其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广为流传。亦工词,有《玉楼春·冰肌玉骨》等传世。

王衍(899—926),初名王宗衍,字化源,许州舞阳(今属河南)人,前蜀末代皇帝(918年―925年在位)。王建幼子,继位后荒淫无度,国政废弛。咸康元年(925年)后唐庄宗发兵攻蜀,其出降,前蜀亡。次年被杀于送赴洛阳途中。好靡丽辞藻,作有《醉妆词》等宫词。

王景(889—963),字仲通,莱州掖县(今山东莱州)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将。少时骁勇,历仕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六朝。后周时屡立战功,曾率军击退后蜀、南唐进攻,官至凤翔节度使、封褒国公。入宋后保留原职,仍受礼遇。王景最著名的十首诗

韩熙载(902—970),字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五代南唐名臣、文学家。后唐同光进士,因父被杀南奔吴国,后仕南唐。官至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才高博学,工诗文书画,通音律,但因北方人身份遭猜忌,未能尽展其才。为避祸而纵情声色,夜宴宾客,顾闳中奉李煜之命绘其夜宴情景,成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有《定居集》,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