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卿(约1220—1278),大名(今属河北省)人,约与关汉卿同时而先关而卒。钟嗣成《录鬼簿》列其为“前辈名公”,但各本称呼不同,天一阁本称“王和卿学士”,孟称舜本称“散人”。陶宗仪《辍耕录》谓其“与关汉卿友,常以讥谑加之”。散曲风格滑稽佻达。《全元散曲》录其小令二十一首,套数二套。
古代诗人
三万诗人库,涵盖千年诗坛已认证诗人,从先秦至清末…


周文质(1285—1334),元代后期散曲家、杂剧作家。字仲彬,建德(今浙江建德)人,后居杭州。与钟嗣成交厚,钟嗣成《录鬼簿》称其“学问该博,性尚豪侠”。散曲风格清新凄婉,多写男女情思与离愁别绪。亦作杂剧四种,今皆佚。现存小令四十三首,套数五套。

郑光祖(1270—1324),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元代后期著名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曾任杭州路吏,卒于杭州。创作杂剧18种,现存《倩女离魂》《王粲登楼》等8种。《倩女离魂》取材唐传奇,写张倩女魂离躯体追慕爱情,想象瑰丽,文辞优美,为元后期爱情剧代表作。其剧作结构精巧,曲词典丽,体现了元杂剧文人化倾向。虽生平记载简略,但作品艺术成就卓越,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对元杂剧发展有重要贡献,钟嗣成《录鬼簿》列于"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之首。

吴西逸(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不详,大致与贯云石同时。《太平乐府》《乐府群珠》《北词广正谱》都收录了他的作品。《太和正音谱》称其作品“如空谷流泉”。《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四十七首。

宋方壶(生卒年不详),元代后期散曲家。名子正,方壶为其号,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平事迹史料无载。曾在华亭莺湖筑室,名曰“方壶”,遂以为号。其散曲多咏山水、抒归隐之志,风格清丽豪放皆具。现存小令十三首,套数五套。代表作《山坡羊·道情》等,展现了淡泊名利的隐士情怀。

周德清(1277—1365),元代音韵学家、散曲家。字日湛,号挺斋,高安(今江西高安)人。终生未仕。他精通音律,所著《中原音韵》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韵书,为北曲创作和演唱的圭臬,对后世戏曲音韵学影响深远。其散曲创作也实践了自己的理论,现存小令三十一首,套数三套,风格端丽。周德清最著名的十首诗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子,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著名画家、诗人,“元四家”之一。出身富户,晚年散尽家财,泛舟太湖。擅水墨山水,创“折带皴”,画风简淡荒疏,意境空寂,代表作《六君子图》《容膝斋图》。诗文清隽,有《清閟阁集》。其“逸笔草草”之理念深远影响后世文人画。倪瓒最著名的十首诗

张鸣善(生卒年不详),元代后期散曲家。名择,号顽老子,原籍平阳(今山西临汾),家于湖南,流寓扬州。官至淮东道宣慰司令史。其散曲多抒写愤世嫉俗之情,讽刺辛辣,笔锋老辣,在元曲中别具一格。亦作杂剧《烟花鬼》等三种,皆佚。现存小令十三首,套数二套。明初《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彩凤刷羽”。张鸣善最著名的十首诗

杨果(1195—1269),字正卿,号西庵,祈州蒲阳(河北安国县)人。金正大初(1224)中进士,为偃师令,以廉洁精干著称。元中统元年(1260),拜北京宣抚使,次年拜参政知事。工文章,尤长于乐府散曲,是元初较著名的曲家,有《西庵集》。《全元散曲》存其小令11首,套数5篇。杨果最著名的十首诗

王庭筠(1151—1202),金代中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端,号黄华山主,盖州熊岳(今辽宁盖州)人。大定十六年进士。官至翰林修撰。诗文书画皆精,其诗清新明快,善写景;书法学术芾;山水墨竹画成就尤高,被誉为“金代第一”。元好问盛赞其“诗文有师法,高出时辈之右”。著有《黄华集》。王庭筠最著名的十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