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1190—1244),蒙古帝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契丹族,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九世孙。仕蒙古太祖、太宗两朝,官至中书令。他积极推行汉法,建立蒙古典章制度,劝止屠城,保护中原文化,功绩卓著。亦工诗文,风格雄浑苍劲。著有《湛然居士文集》。耶律楚材最著名的十首诗
古代诗人
三万诗人库,涵盖千年诗坛已认证诗人,从先秦至清末…


刘因(1249—1293),元初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人。天资聪慧,深研程朱理学,拒仕元朝,隐居教授,世称“静修先生”。其学融汇儒道,诗文沉郁真挚,有《静修集》传世,为元代理学代表人物之一。刘因最著名的十首诗

睢景臣(约1264—1330),元代散曲家。字景贤,一说名舜臣,字嘉贤,扬州(今江苏扬州)人。生平事迹史料记载极少。其代表作套数《哨遍·高祖还乡》以奇特的构思和辛辣的笔法,讽刺了汉高祖刘邦,在元代散曲中独具一格,堪称绝唱。钟嗣成《录鬼簿》称其“心性聪明,酷嗜音律”。亦作杂剧三种,皆佚。

赵秉文(1159—1232),字周臣,号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进士。章宗明昌中,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以会事得罪,后复起。累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封天水郡侯。金哀宗正大九年(1232年)卒,年七十四,《金史》有传。能文,善诗词,亦工书画,草书尤警绝,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二十卷。赵秉文最著名的十首诗

张雨(1277—1346),早年名泽之,一名张天雨,又名张嗣真。字伯雨,号贞居、天雨、天宇、贞居子、贞居真人,别号句曲外史。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从师王寿衍,荐入京师,为翰林学士,书画、诗词均知名。晚年居于三茅观,修玄史,记历代道家高士。又作“黄篾楼”,储古籍图史。又于桥南作“藏书石室”,古书充栋。藏书印有“句曲外史”。惜在元末,藏书毁于战火。著有《出世集》《碧岩玄会录》《寻山志》《贞居集》《茅山志》等,散曲现存小令五首。张雨最著名的十首诗

王雱(1044—1076),字元泽,北宋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之子。自幼聪慧,擅长儒学,进士及第。曾参与其父王安石推行的变法运动,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等职。其人才高而性傲,著述颇丰,有《论语解》、《孟子注》等,但多已散佚。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三岁。

王元鼎(生卒年不详),与阿鲁威同时代人。曾任翰林学士。孙楷第《元曲家考略》说他为西域人。天一阁本《录鬼簿》在“前辈名公”中列有其名称为“王元鼎学士”。《太和正音谱》把他列入“词林英杰”中。现存散曲小令七首、套数二套。

陈草庵(1245—1330),名英,字彦卿,号草庵,元代散曲家。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西省参政、中丞等职。其散曲创作以小令见长,内容多抒写隐居闲逸之情与人生感慨,语言本色流畅。今存小令《山坡羊》二十六首,散见于《乐府群珠》等集中,是元代前期散曲创作的重要作家之一。陈草庵最著名的十首诗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绍兴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泰定四年(1327)进士、历任天台县尹、钱清场盐司、建德路总管府推官等。元末遇兵乱,隐居富春山、钱塘、松江等地。诗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时称“铁崖体”。有《铁崖古乐府》《复古诗集》《丽则遗音》等。杨维桢最著名的十首诗

揭傒斯(1274—1344),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官至翰林侍讲学士,曾参与编修《经世大典》、辽、金、宋三史。其文章严整雅正,诗歌清婉秀丽,书法亦佳。谥号“文安”。揭傒斯最著名的十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