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可(1543—1603),字达观,号紫柏老人。明代高僧,与莲池、憨山、蕅益并称“明代四大高僧”。俗姓沈,吴江(今属江苏)人。一生致力于复兴禅宗、刊刻《大藏经》(即《嘉兴藏》)。性格刚直,因“妖书案”牵连入狱,圆寂于狱中。其思想融通儒释,诗文豪迈,有《紫柏尊者全集》传世。真可最著名的十首诗
古代诗人
三万诗人库,涵盖千年诗坛已认证诗人,从先秦至清末…


谢榛(1495—1575),字茂秦,号四溟山人,临清(今山东临清)人,明代著名诗人、诗论家,"后七子"初期的实际领袖。终身布衣,以诗游走公卿间。主张"取李杜十四家最胜者,熟读之以会神气",对复古理论有重要发展。其诗以律绝见长,《榆河晓发》《渡黄河》等雄浑苍劲;《诗家直说》(《四溟诗话》)四卷提出"景媒情胚"等诗学观点,影响深远。虽因与李攀龙交恶被排挤出七子之列,但创作成就突出,著有《四溟集》,在明代诗坛独树一帜。谢榛最著名的十首诗

魏禧(1624—1681),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江西宁都人。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与兄魏祥、弟魏礼并称“宁都三魏”。明亡后隐居翠微峰,讲学易堂,为“易堂九子”之首。文章凌厉雄健,长于议论、传记,与侯方域、汪琬合称“清初散文三大家”。著有《魏叔子文集》。魏禧最著名的十首诗

夏言(1482—1548),字公谨,号桂洲,江西贵溪人。明代中期名臣、文学家。正德十二年进士,官至内阁首辅,赠少师。以才略受世宗倚重,后因支持收复河套,遭严嵩构陷,弃市而死。其文章宏整,诗词婉丽,著有《桂洲集》、《南宫奏稿》等。隆庆初年平反,追谥“文愍”。夏言最著名的十首诗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前七子"之一。弘治十八年进士,官至大理寺左寺副。少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并称"吴中四才子"。其诗熔炼精警,《在武昌作》《偶见》等作风格清朗,独具江南韵致。诗论《谈艺录》强调"因情立格",在复古中重视才情。著有《迪功集》,虽33岁早逝,但作为前七子中唯一的南方文人,其创作兼具复古主张与吴中才情,对明代诗坛影响颇深。徐祯卿最著名的十首诗

宋应星(1587—约1666),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明代著名科学家。万历年间举人,曾任江西分宜教谕、福建汀州推官等职。博学多才,致力于实学,所著《天工开物》为世界首部综合性农业和手工业科技百科全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另著有《谈天》、《论气》等。宋应星最著名的十首诗

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号荆川,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明代文学家、军事家。嘉靖八年会试第一,官至右佥都御史。学识渊博,通晓天文、兵法、数学,为“唐宋派”古文代表作家,与王慎中并称“王唐”。晚年抗倭有功,病逝于舟中。谥“襄文”,著有《荆川先生文集》。唐顺之最著名的十首诗

丘濬(1421—1495),字仲深,号琼台,谥文庄,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代中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景泰五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学识渊博,尤熟国家典制,著有《大学衍义补》等,其传奇《钟情丽集》及诗文亦影响颇广。丘浚最著名的十首诗

朱厚熜(1507—1567),即明世宗,年号嘉靖,明代第十一位皇帝。1521—1566年在位,初期革除前朝弊政,后期笃信道教,长期不理朝政,严嵩等权臣乘机专权,朝纲渐弛。嘉靖朝边防吃紧,倭寇猖獗,但亦涌现戚继光等抗倭名将。庙号世宗,葬永陵。

侯方域(1618一1654),字朝宗,号雪苑,商丘(今属河南)人。侯方域和魏禧、汪琬并称清初散文三大家。他的散文注意学习《史记》、韩、欧,并吸收了传奇小说的艺术手法,以撰写人物传记见长。如《李姬传》《马伶传》等都是他的代表作。曾自编《壮悔堂文集》十卷和《四忆堂诗集》六卷,后人又辑补诗文各一卷。侯方域最著名的十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