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苑》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出使金国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的第一、二句诗人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宜春苑的现状,第三、四句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山河恢复无望的痛苦之情。诗人借景抒情,用对比的手法抒发了故国之思和黍离之悲。
宜春苑
在旧宋门外,俗名东御园。
狐冢獾蹊满路隅,行人犹作御园呼。
连昌尚有花临砌,断肠宜春寸草无。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范成大于乾道六年(1170年)闰五月,出使金朝,沿途写了七十二篇七言绝句和一卷日记《揽辔录》,以记沿途闻见,这首诗是其中第十一首。范成大使金日记《揽辔录》记载说:“丁卯过东御园,即宜春苑也,颓垣荒草而已。”诗人看到昔日繁华的京都已满目荒凉、颓败不堪时,感慨良多,于是写下了《宜春苑》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宜春苑已经遍布坟墓和狐獾洞穴,但是过路人仍以东御园称呼这里。
当年的连昌宫台阶还存几束残花,而这里却寸草不生让人肝肠寸断。
注释
(1)冢:坟墓。
(2)獾:一种小野兽,善于掘土为穴。习惯在废墟、坟墓之中居住。
(3)蹊:小路。
(4)隅:角落。靠边的地方。
(5)御园:皇帝的花园。
(6)连昌:即连昌宫,唐代宫殿名,唐代皇帝行宫之一,故址在河南府寿安县(今河南宜阳)。安禄山乱起,久废不启。
(7)砌:阶。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范成大的诗
相关推荐
减字木兰花·莎衫筠笠
莎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急。绿水千畦。惭愧秧针出得齐。
风斜雨细。麦欲黄时寒又至。馌妇耕夫。画作今年稔岁图。
洛阳长句二首·其二
天汉东穿白玉京,日华浮动翠光生。
桥边游女佩环委,波底上阳金碧明。
月锁名园孤鹤唳,川酣秋梦凿龙声。
连昌绣岭行宫在,玉辇何时父老迎?
早发武连驿忆弟
朝朝整驾趁星光,细想吾生有底忙?
疲马可怜孤月照,晨鸡一破万山苍。
曰归曰归岁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
大壑高崖风力劲,何当吹我送君旁。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
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还记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日对花浑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
榆荚阵,菖蒲叶。时节换,繁华歇。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鴂!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沉醉东风·秋日湘阴道中
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
孙子兵法·始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绝句·其五
程氏园当尺五天,千金争赏并朱栏。
莫因今日家家有,便与常时两样看。
古离别
西江上,风动麻姑嫁时浪。
西山为水水为尘,不是人间离别人。
赠梦得
前日君家饮,昨日王家宴。
今日过我庐,三日三会面。
当歌聊自放,对酒交相劝。
为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
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
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