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曲

〔唐代〕郭元振

江水春沉沉,上有双竹林。

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江水春沉沉,上有双竹林。

春天的江水深沉而宁静,江面上方有一片茂密的竹林。

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

竹叶的影子倒映在水中,让清澈的水色都变得有些斑驳,就像你也搅扰了我的心一样。

注释

(1)坏:搅动的意思。

春江曲拼音版

chūnjiāng
jiāngshuǐchūnchénchénshàngyǒushuāngzhúlín
zhúhuàishuǐlánghuàirénxīn

作品简介

《春江曲》是唐代诗人郭元振的一首五言古绝。此诗以江南春江为背景,前两句“江水春沉沉,上有双竹林”勾勒出沉静春水与岸边竹林的静谧画面,“沉沉”二字既写江水之深,更暗喻情思之重;后两句“竹叶坏水色,郎亦坏人心”巧妙运用谐音双关,“坏”字既指竹影搅乱水面的清澈,更喻指情郎扰乱少女的心绪。全诗语言质朴如南朝子夜歌,却在二十字间完成从自然景到女儿心的诗意转换,展现初唐诗歌对六朝乐府的继承与升华。

创作背景

《春江曲》此诗创作于初唐时期(约公元7世纪末),郭元振作为边塞诗人,此作却展现其婉约诗风。诗中“双竹林”意象既实写江南景致,也暗合《诗经》“籊籊竹竿”的怀远传统;“坏人心”的直白表达,延续了晋代《子夜歌》“郎笑我便喜”的民间情歌特质。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恢宏不同,这首小诗聚焦微观情感瞬间,反映初唐诗坛在吸收南朝乐府营养的同时,正孕育着盛唐诗歌的多元风格。

作者介绍

郭元振(656—713),名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人。唐代名臣、将领。高宗时进士,武则天擢为右武卫铠曹参军,历任凉州都督、安西大都护等。镇守边疆多年,善用谋略,屡建边功,保障了西域及西北地区的安定。玄宗即位后官至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代国公。有文集传世,《全唐诗》存其诗一卷。郭元振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杂诗十二首·其五

〔魏晋〕陶渊明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杂诗

〔魏晋〕王赞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

昔往鸧鹒鸣,今来蟋蟀吟。

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

师涓久不奏,谁能宣我心。

杂诗

〔魏晋〕张协

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

蜻蛚吟阶下,飞蛾拂明烛。

君子从远役,佳人守茕独。

离居几何时?钻燧忽改木。

房栊无行迹,庭草萋以绿。

青菭依空墙,蜘蛛网四屋。

感物多所怀,沉忧结心曲。

杂诗四首·其四

〔清代〕王夫之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

飞将不见期,萧条阴北征。

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

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

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杂诗七首·其三

〔两汉〕曹植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

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

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

飞鸟绕树翔,噭噭鸣索羣。

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杂诗十二首·其八

〔魏晋〕陶渊明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