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此诗是苏轼早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记录诗人拂晓赶路至横渠镇崇寿院的所见所感。首联“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升”以倦怠未醒之态写出行之早;颔联“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勾勒山间晨景,乱山如翠色屏风横亘,残月与孤灯(或指晨星)淡映天际,画面苍茫清冷;颈联“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对比自身宦途奔波与僧侣安闲,透露出仕途倦怠感;尾联以“再游应眷眷”表达对山水之眷恋,而“聊亦记吾曾”则暗含人生如寄的随性超然。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清幽,在羁旅写景中寄寓了苏轼早期对仕隐矛盾的思考。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升。
乱山横翠幛,落月淡孤灯。
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
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此诗作于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苏轼时任凤翔府判官。因公务奔走于太白山至横渠镇途中,清晨行至崇寿院,题诗于壁。诗中“邮吏”指驿站官吏,反映宋代官员频繁调任的奔波实况;“老僧”则暗含对出世生活的向往。此时苏轼年仅27岁,虽初入仕途,已感受到公务繁琐与身心疲惫,但末句“再游眷眷”仍透露出其热爱自然、豁达洒脱的天性。此诗可视为苏轼早期诗风清劲简远的代表,亦为其后期“人生如逆旅”之思的雏形。
翻译注释
翻译
骑在马上却还断续着未醒的残梦,不知道朝阳已要升起来。
群山耸立如绿色的屏障横呈,月亮已落下去,只有几点淡淡的孤灯还亮着。
看到每日疲于奔命的邮差和小吏,悠闲自在的老山僧应感到愧疚。
他日再故地重游我应恋恋不舍,记得自己也是来过这里畅游一番的。
注释
(1)朝日:清晨初升的太阳。
(2)邮吏:古代邮传驿站的小官。
(3)眷眷:依依不舍。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念奴娇·凤凰山下
凤凰山下,恨声声玉漏、今宵易歇。三叠阳关歌未竞,哑哑栖鸟催别。含怨吞声,两行清泪,渍透千重铁。重来休问,尊前已是愁绝。
还忆浴罢描眉,梦回携手,踏碎花间月。漫道胸前怀豆蔻,今日总成虚设。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寒灯旅邸,荧荧与谁闲说?
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登太白楼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西塞山下作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宿巫山下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台城路·寄姚江太白山人陈文卿
薛涛笺上相思字,重开又还重摺。载酒船空,眠波柳老,一缕离痕难折。虚沙动月。叹千里悲歌,唾壶敲缺。却说巴山,此时怀抱那时节。
寒香深处话别。病来浑瘦损,懒赋情切。太白闲云,新丰旧雨,多少英游消歇。回潮似咽。送一点秋心,故人天末。江影沉沉,露凉鸥梦阔。
忆秦娥·五日移舟明山下作
鱼龙舞。湘君欲下潇湘浦。潇湘浦。兴亡离合,乱波平楚。
独无尊酒酬端午。移舟来听明山雨。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
山下泉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太白岭
太白巃嵷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