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道中晚步》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一首山水田园诗。此诗以云门山道晚步为线索,描绘出一幅动静相生的江南春暮图。首联以“层林叠巘”“山转岗回”写山径幽深之势;颔联“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以云奔落日、人赴前溪的平行意象,展现天地与行人共趋的流动之美;颈联转写田园细节,“樵归野烧”“牛卧春犁”充满生活气息;尾联化用王维辋川典故,将自己醉步青藜的姿态融入画境。全诗语言明快,对仗工巧,在山水行走中寄寓超然物外之趣,深得宋人“活法”诗学精髓。
云门道中晚步
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
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
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森林茂密、山峰重重、暮色苍苍,峰回路转更叫人迷茫。
目光随着游云追逐那夕阳,脚步跟着山水向前面的小溪流淌。
樵夫下山了,那篝火已熄灭,浅浅的麦地里,牛儿卧在犁旁。
在美如辋川图画的景致中,有一位白发老翁醉扶着青藜手杖。
注释
(1)云门道:在今浙江绍兴。
(2)叠巘:重叠的山峰。
(3)辋川:在陕西蓝田,唐诗人王维在别墅所在;王维曾画过一幅《辋川图》。
(4)白叟:一作「黄发」;「白叟」就是作者自己,申说上句所谓「独绕」;意思说扶那喝醉了酒的老头儿的是一根拐棍。
全文拼音版
云门道中晚步
层林叠巘暗东西,山转岗回路更迷。
望与游云奔落日,步随流水赴前溪。
樵归野烧孤烟尽,牛卧春犁小麦低。
独绕辋川图画里,醉扶白叟杖青藜。
作者介绍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溪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抗金名臣、诗人。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因反对秦桧主和,坚决主张抗金,屡遭贬斥,晚年归隐连江西山。其诗词多抒写乱世中的个人感慨与家国之忧,风格豪放,属豪放派词人。有《筠溪集》传世。
相关推荐
云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云中至日
去岁山川缙云岭,今年雨雪白登台。
可怜日至长为客,何意天涯数举杯。
城晚角声通雁塞,关寒马色上龙堆。
故园望断江村里,愁说梅花细细开。
云州秋望
白草黄羊外,空闻觱篥哀。
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
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
关前无数柳,一夜落龙堆。
云安阻雨
日长巴峡雨濛濛,又说归舟路未通。
游人不及西江水,先得东流到渚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