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两联写诗人冒着炎热,前往青龙寺拜谒操禅师,并与其探讨佛理;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拜谒禅师后豁然出疑的体悟。全诗对仗极其工整,说理明晰,禅悟深刻,内容有收有放,体现了诗人作诗和禅修的深厚功力。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与裴迪同作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位于长安新昌里的青龙寺,北枕高原,南望爽垲,有登眺之美。天宝年间(742-756),王维常爱与他的诗友们结伴前往游览,拜望那里的高僧大德,也往往留下同题而咏的诗坛佳话。天宝初,王维与王昌龄、裴迪、王缙曾聚于青龙寺的昙壁上人院,众人皆有诗,王维且为诗集作序。约数年后,至迟不过天宝末安史乱前,他和裴迪旧地重游(因安史之乱后裴即离开长安),写下了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老态龙钟的一个衰翁,徐步而行来参谒禅宫。
要问我心的义是什么,可以遥想空病的病也在空。
山河大地全展在天眼眼底,大千世界显现于法身之中。
莫奇怪此地可以消除炎热,因为它能使大地四处起风。
注释
(1)青龙寺:在唐代长安新昌里南门之东,为密宗的重要道场。
(2)谒:拜见。
(3)操禅师:一位法号中有“操”字的和尚,生平不详。
(4)龙钟:行进不轻松灵活。
(5)义心:谓犹豫不决之心。有迷事、迷理两种,迷事之疑,于见道时断之;迷理之疑,至佛果时始能断之。
(6)空病:执着于空。
(7)天眼:天人之眼,所观甚远,为五眼之一。天眼有两种:一从福报得来,如天人;二从苦修得来,如阿那律尊者所得天眼。
(8)法身:指佛的自性真身,诸佛所证的真如法性之身。又称法身佛、自性身或第一身。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夏日西斋书事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夏日山中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夏日过郑七山斋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
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夏日登车盖亭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夏日游南湖
麴尘裙与草争绿,象鼻筩胜琼作杯。
可惜小舟横两桨,无人催送莫愁来。
夏日李公见访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
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朴流。
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喧,叶密鸣蝉稠。
苦遭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净,庶足充淹留。
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
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
鸟飞争向夕,蝉噪已先秋。
烦暑自兹适,清凉何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