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嫁娘词三首

〔唐代〕王建

【其一】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其二】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

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其三】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其一】

【其一】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

邻家都不认识的人来闹洞房,只能缩着身子往床里坐。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新郎进门来的时候,闹洞房的人们纷纷向他索要钱财。

【其二】

【其二】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

华丽的幛子横铺在两边,在侍娘的遮掩下行走。

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让新郎在地上铺好簟席,一起拜见他家的亲人。

【其三】

【其三】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注释

(1)未识:一作「不识」。

(2)锦幛:色彩鲜明的华丽的幛子。

(3)侍娘行:一作「待娘行」。

(4)亲情:亲戚。

(5)遣:让。

(6)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7)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8)谙:熟悉。

(9)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10)遣:让。

(11)小姑:一作「小娘」。丈夫的妹妹。也称小姑子。

新嫁娘词三首拼音版

xīnjiàniángsānshǒu
línjiārénwèishíchuángshàngzuòduīduī
lángláibàngménmǎnkǒusuǒqiáncái
èr
jǐnzhàngliǎngbiānhéngzhēyǎnshìniángxíng
qiǎnlángdiànxiāngbìngbàiqīnqíng
sān
sānchúxiàshǒuzuògēngtāng
wèiānshíxìngxiānqiǎnxiǎocháng

作品简介

《新嫁娘词三首》是唐代诗人王建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写一位刚嫁入夫家的新娘的经历和感受,细致入微地展现出了唐代新嫁娘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透露了当时的婚姻风俗。全诗写新嫁娘前三天的生活片段,每首诗各写一天,其中第三首诗通过寥寥几笔,就把新娘子欲讨好婆婆却又唯恐得罪婆婆这种进退两难的心境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历来广为传诵。

创作背景

唐代社会虽然封建礼教控制相对放松,但新嫁娘刚过门就要试着处理很多错综复杂的关系。新媳妇是不好当的。白居易说过,“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这就是《新嫁娘词三首》这组诗的历史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765—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大历进士。晚年为陕州司马,又从军塞上。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所作《宫词一百首》颇有名。有《王司马集》。王建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唐代〕李白

潮水定可信,天风难与期。

清晨西北转,薄暮东南吹。

以此难挂席,佳期益相思。

海月破圆景,菰蒋生绿池。

昨日北湖梅,初开未满枝。

今朝白门柳,夹道垂青丝。

岁物忽如此,我来定几时。

纷纷江上雪,草草客中悲。

明发新林浦,空吟谢脁诗。

新植海石榴

〔唐代〕柳宗元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瀛。

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

粪壤擢珠树,莓苔插琼英。

芳根閟颜色,徂岁为谁荣。

新雁过妆楼·梦醒芙蓉

〔宋代〕吴文英

梦醒芙蓉。风檐近、浑疑佩玉丁东。翠微流水,都是惜别行踪。宋玉秋花相比瘦,赋情更苦似秋浓。小黄昏,绀云暮合,不见征鸿。

宜城当时放客,认燕泥旧迹,返照楼空。夜阑心事,灯外败壁哀蛩。江寒夜枫怨落,怕流作题情肠断红。行云远,料澹蛾人在,秋香月中。

新安吏

〔唐代〕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新年

〔唐代〕贾岛

嗟以龙钟身,如何岁复新。

石门思隐久,铜镜强窥频。

花发新移树,心知故国春。

谁能平此恨,岂是北宗人。

新晴

〔宋代〕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新年

〔唐代〕无可

燃灯朝复夕,渐作长年身。

紫阁未归日,青门又见春。

掩关寒过尽,开定草生新。

自有林中趣,谁惊岁去频。

新城游北山记

〔宋代〕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螈。其上有鸟,黑如鸲鹆,赤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

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石觜,相扶携而上,篁筱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磨戛,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忆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