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黄雀行

〔两汉〕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作品简介

《野田黄雀行》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继位掌权,杀了曹植的至交丁仪、丁廙,曹植却无力相救。《野田黄雀行》反映的是对朋友被残害的同情和自己的内心苦痛。此诗通过黄雀投罗的比喻,抒写朋友遭难而无力援救的愤慨,塑造了一个解救受难者的少年侠士的形象,寄寓诗人的理想和反抗情绪。全诗意象高古,语言警策,急于有为的壮烈情怀跃然纸上。

创作背景

《野田黄雀行》此诗为曹植后期作品,大约写于黄初元年(220)。史载,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借故杀了曹植亲信杨修;次年曹丕继位,又杀了曹植知友丁氏兄弟。曹植身处动辄得咎的逆境,无力救助友人,深感愤忿,内心十分痛苦,只能写诗寄意。他苦于手中无权柄,故而在诗中塑造了一位“拔剑捎罗网”、拯救无辜者的少年侠士,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曲。

翻译注释

翻译

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

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而结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

你没有看见篱笆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狠的鹞却又撞进了网里。

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多么欢喜,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不由心生怜惜。

拔出利剑对着罗网用力挑去,黄雀才得以飞离那受难之地。

振展双翅直飞上苍茫的高空,获救的黄雀又飞来向少年表示谢意。

注释

(1)悲风:凄厉的寒风。

(2)扬其波:掀起波浪。此二句比喻环境凶险。

(3)利剑:锋利的剑。这里比喻权势。

(4)结友:交朋友。

(5)何须:何必,何用。

(6)鹞:一种非常凶狠的鸟类,鹰的一种,似鹰而小。

(7)罗:捕鸟用的网。

(8)罗家:设罗网捕雀的人。

(9)捎:挥击;削破;除去。

(10)飞飞:自由飞行貌。

(11)摩苍天:是形容黄雀飞得很高。摩:接近、迫近。

全文拼音版

tiánhuángquèxíng
gāoshùduōbēifēnghǎishuǐyáng
jiànzàizhǎngjiéyǒuduō
jiànjiānquèjiànyàotóuluó
luójiāquèshàoniánjiànquèbēi
jiànshāoluówǎnghuángquèfēifēi
fēifēicāngtiānláixiàxièshàonián

作者介绍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其诗赋辞采华茂,情感深挚,代表作《洛神赋》《七步诗》等展现非凡才情,被誉为“建安之杰”。早年受曹操宠爱,后因曹丕猜忌备受压制。诗以五言为主,开六朝绮丽文风先河,钟嵘《诗品》称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谢灵运有“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之誉,足见其文学地位。

曹植的诗

相关推荐

野望

〔唐代〕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野菊

〔金代〕元好问

柴桑人去已千年,细菊斑斑也自圆。

共爱鲜明照秋色,争教狼藉卧踈烟。

荒畦断垄新霜后,瘦蝶寒螀晚景前。

只恐春丛笑迟暮,题诗端为发幽妍。

野菊

〔唐代〕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他年。

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筵。

野色

〔宋代〕范仲淹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野田黄雀行

〔唐代〕李白

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

吴宫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网罗。

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

野歌

〔唐代〕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野望

〔唐代〕杜甫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野居偶作

〔唐代〕贯休

高淡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

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

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

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野老歌

〔唐代〕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野步

〔宋代〕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