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麝烟深漾

〔清代〕纳兰性德

麝烟深漾。人拥缑笙氅。新恨暗随新月长。不辨眉尖心上。

六花斜扑疏帘。地衣红锦轻沾。记取暖香如梦,耐他一晌寒岩。

作品简介

《清平乐·麝烟深漾》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的一首悼亡之词。这首词的上片写作者身穿丧服,坐在那里任由思绪自由飞扬,表明他的愁情不止,愁怀无限。下片写与妻子共度的美好时光已如梦幻消逝,眼前景与还能记取的梦中情形成了极大的落差,因此,让人悲愁不绝。全篇屈曲跌宕,一波三折,低回深婉,哀怨动人。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的这首《清平乐》写于康熙十七年(1678),当时,他的爱妻卢氏正好去世一年。深情的词人为自己的亡妻写下这首满怀离情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身披着大氅,看屋子里麝香的香气荡漾。愁绪随着新月长成满月而不断增长,既锁在眉间,也锁在心上。

雪花斜落,扑打着门帘,轻轻飘落在红色的地毯上。心里还想念着春天的花香,所以能忍受这一时半刻的严寒。

注释

(1)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此调正体双调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2)麝烟:焚麝香发出的烟。

(3)缑笙氅:犹如仙衣道服式的大髦。用王子乔于缑山乘鹤成仙的典故。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奉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岭。’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后因以为修道成仙的典故。

(4)六花:即雪花,雪花六瓣,故名。

(5)地衣:地毯。

(6)暖香:春天的花香。

(7)一晌:指很短的时间。

全文拼音版

qīngpíngyuè··shèyānshēnyàng
shèyānshēnyàngrényōnggōushēngchǎngxīnhènànsuíxīnyuèzhǎngbiànméijiānxīnshàng
liùhuāxiéshūliánhóngjǐnqīngzhānnuǎnxiāngmèngnàishǎnghányán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满洲正黄旗人。其词哀感顽艳,真挚自然,以小令见长,代表作《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等广为传诵。出身显赫(大学士明珠长子),却厌弃权贵,多结交汉族文人。词风近南唐后主,王国维评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英年早逝,有《饮水词》传世,为清代词坛巅峰。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

清平乐·画堂晨起

〔唐代〕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清平乐·春晚

〔宋代〕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清平乐·烟深水阔

〔唐代〕李白

烟深水阔,音信无由达。唯有碧天云外月,偏照悬悬离别。

尽日感事伤怀,愁眉似锁难开。夜夜长留半被,待君魂梦归来。

清平乐·会昌

〔近代〕毛泽东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