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喜雨

〔宋代〕徐玑

农家不厌一冬晴,岁事春来渐有形。

昨夜新雷催好雨,蔬畦麦垅最先青。

作品简介

《新春喜雨》是南宋"永嘉四灵"诗人徐玑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简练明快的笔触,描绘了春雷雨后万物复苏的田园景象。前两句通过农家对冬晴的宽容与春事的期待,展现农耕生活的智慧;后两句"新雷催好雨"与"蔬麦先青"的描写,生动呈现了春雨滋润下蓬勃的生机。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象清新,在二十八字间完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节律的敏锐观察和对农事生活的深切关怀,体现了"永嘉四灵"诗歌"清新圆美"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新春喜雨》此诗创作于南宋中期,正值"永嘉四灵"(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倡导晚唐体诗风之时。诗人长期生活于浙东乡村,对农事节候有着深刻体会。诗中"新雷好雨"的描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忠实记录,也暗含对年景丰收的期盼,反映了南宋士人关注民生的情怀。

翻译注释

翻译

农家不会嫌弃冬天总是晴天,因为一年的农事在春天才开始,最需要的是春雨。

昨天夜里的春雷,正忙着催生一场春雨,菜畦和麦陇都开始最先呈现出一片青绿色。

注释

(1)厌:嫌弃。

(2)岁事:这里指指一年的农事。

(3)新雷:指开春初次打雷。

(4)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田地,一般是长方形的。

(5)垅:田地分界高起的埂子。

全文拼音版

xīnchūn
nóngjiāyàndōngqíngsuìshìchūnláijiànyǒuxíng
zuóxīnléicuīhǎoshūmàilǒngzuìxiānqīng

作者介绍

徐玑(1162—1214),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晋江(今属福建)人,自其父时移居永嘉(今浙江温州)。历官建安主簿,龙溪丞,武当、长泰令。诗以清苦为工。与徐照、翁卷、赵师秀并称“永嘉四灵”。与叶适、杨万里游。亦工书法。有《二薇亭集》。

相关推荐

新丰折臂翁

〔唐代〕白居易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

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

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

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

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

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

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

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

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

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老人言,君听取。

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新荷叶·薄露初零

〔宋代〕李清照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昼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新植海石榴

〔唐代〕柳宗元

弱植不盈尺,远意驻蓬瀛。

月寒空阶曙,幽梦彩云生。

粪壤擢珠树,莓苔插琼英。

芳根閟颜色,徂岁为谁荣。

新城道中·其一

〔宋代〕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新城道中·其二

〔宋代〕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