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二首·其二》主要描写的是边塞征战中的思归之苦。诗人用凝重的色彩描绘了战争的惨烈与悲壮及边塞萧索荒凉的风光景物,在景物描写中寄寓了长年戍边征战的将士们的思乡情结,写得苍劲旷远,意蕴深长。语言的锤炼,更是炉火纯青,在一系列极意铺陈之后于篇末点出戍卒的思归之情,读来更为撕心裂肺,凄怆感人。
从军行二首·其二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
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
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将士们手挽强弓,踏着秋日的衰草纵马疾驰而去。
因为突厥军队正在大肆侵犯边境,所以将士们才马不停蹄地赶往龙城参战。
战斗的气氛笼罩了整个荒原,太阳都快落山了,可是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
战斗终于取得了胜利,将士们奉命留下来驻守南庭。
天荒地老,四下里边声起伏,长此以往,将士们的思乡情结随之油然而生,他们不时伫立南望,盼望着回到自己的家乡。
荒野中飞蓬随风飘转不定,天空上一队秋雁结队飞过。
傍晚时分,天空中云层骤起,似乎和荒原融为了一色,一会儿整个荒原全部笼罩在了纷纷大雪之中。
战士们思归情切,禁不住对着刀环哭泣起来。
注释
(1)角弓持弦:角弓:指用兽角装饰的硬弓。持弦:张弦。
(2)龙城: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在今蒙古国境内。
(3)金鼓:分别指钲和鼓,是古时军中用于号令的两种乐器。
(4)南庭:指南匈奴单于的住处。
(5)蓬: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昌龄的诗
相关推荐
从军行七首·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从军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七首·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从崔中丞过卢少尹郊居
寓居湘岸四无邻,世网难婴每自珍。
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室值贤人。
泉回浅石依高柳,迳转垂藤间绿筠。
闻道偏为五禽戏,出门鸥鸟更相亲。
从登香炉峰
辞宗盛荆梦,登歌美凫绎。
徒收杞梓饶,曾非羽人宅。
罗景蔼云扃,沾光扈龙策。
御风亲列涂,乘山穷禹迹。
含啸对雾岑,延萝倚峰壁。
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霜崖灭土膏,金涧测泉脉。
旋渊抱星汉,乳窦通海碧。
谷馆驾鸿人,岩栖咀丹客。
殊物藏珍怪,奇心隐仙籍。
高世伏音华,绵古遁精魄。
萧瑟生哀听,参差远惊觌。
惭无献赋才,洗污奉毫帛。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诗五首·其四
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
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
连舫逾万艘,带甲千万人。
率彼东南路,将定一举勋。
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
恨我无时谋,譬诸具官臣。
鞠躬中坚内,微画无所陈。
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
我有素餐责,诚愧伐檀人。
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从军行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从驾闾山咏马
桂香尘处减,练影月前空。
定惑由关吏,徒嗟塞上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