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

〔清代〕沈承瑞

帝业荒东北,兹山实效灵。

龙形蟠大野,云气撼沧溟。

水泻双流白,天开万古青。

何年驻銮跸,珥笔侍仙廷。

作品简介

《长白山》是清代诗人沈承瑞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关东圣山长白山为咏颂对象,通过雄浑笔触展现其地理奇观与王朝龙脉的象征意义。首联“帝业荒东北,兹山实效灵”点明长白山作为清朝发祥地的神圣地位;颔联“龙形蟠大野,云气撼沧溟”以龙形喻山势,云海沧溟烘托气象之磅礴;颈联“水泻双流白,天开万古青”工笔描绘松花江、图们江之源与亘古青天的视觉奇观;尾联借“驻銮跸”“侍仙廷”的想象,寄托对王朝永固的祝愿。全诗将自然山水与帝王意象深度融合,在空间描写中注入历史厚重感,堪称清代山水诗中的典范之作。

创作背景

《长白山》此诗创作于清代中后期,长白山被尊为清朝龙兴之地,康熙帝曾敕封“长白山之神”。沈承瑞作为东北籍文人(吉林人),深谙满族起源“三仙女降浴泊”的传说。诗中“效灵”“龙形”暗合《清实录》中长白山“有神兽潜藏,云气氤氲”的记载,“双流白”实指从天池泻出的松花江与鸭绿江。尾联“驻銮跸”呼应康熙、乾隆东巡祭祖的传统,反映清代对龙脉圣山的政治崇拜与地理认知,兼具地域文化与帝国叙事的双重特征。

翻译注释

翻译

王朝的基业曾在东北边远之地奠定,长白山确实在其中发挥了实际的功效。

它的山势如巨龙般盘伏在广阔原野上,山间的云雾之气能撼动高远幽深的天空。

两条泛着洁白的光泽江河从山间倾泻而下,苍天似为它敞开怀抱,让它自古以来便永葆万古长青的苍翠。

不知何年何月,帝王的车驾能在此停留?我愿充任侍从史官,在这如仙境般的朝堂旁侍奉记录。

注释

(1)实效:实际的功效。

(2)蟠:屈曲,环绕,盘伏。

(3)沧溟:苍天,高远幽深的天空。

(4)銮跸:銮驾。

(5)珥笔:古代史官、谏官上朝,常插笔冠侧,以便记录,谓之“珥笔”。

全文拼音版

chángbáishān
huāngdōngběishānshíxiàolíng
lóngxíngpányúnhàncāngmíng
shuǐxièshuāngliúbáitiānkāiwànqīng
niánzhùluáněrshìxiāntíng

相关推荐

隋大业长白山谣

〔隋代〕无名氏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长白山行

〔金代〕赵秉文

长白山雄天北极,白衣仙人常出没。

玉龙垂爪落苍崖,四江飞下天绅白。

匹马渡江龙飞天,云起侯王化千百。

至今甲第多属籍,时清毬马争驰突。

锦鞯貂帽猎春风,五陵豪气何飘忽。

前年胡骑瞰中原,准拟长城如削铁。

君家兄弟真连璧,胸中十万森戈戟。

向来论事天子前,汉廷诸公动颜色。

心知不易一囚命,顾肯贪功事无益。

西南方面应时须,帝曰来前无汝易。

从来十益不补损,三辅萧条半荆棘。

瘦妻曳耙女扶犁,惟恐官军缺粮给。

呜呼疮痍尚未复,且愿休兵养民力。

老夫谬忝春官伯,白首书生不经国。

伫公功成归庙堂,再献中兴二三策。

王烟客先生长白山图歌

〔清代〕张实居

泰山东北址,副岳惟肃然。

茂陵刘郎封禅处,金枝玉叶尝绵绵。

太常兴到山图出,千峰万壑相钩连。

黑气淋漓走风雨,笔痕缥缈生云烟。

会仙崔嵬三千仞,峰峦剑立树倒悬。

大谷两嶂更奇绝,或如狮吼或象眠。

源源不断绣江水,黛溪百折清且涟。

展卷恍入翠微里,伏生范老同周旋。

我家小山临黄谷,负耒独耕谷口田。

闲上摩诃采芝草,却临黉堂酌醴泉。

手握绿文蝌蚪字,寻真日日踏层巅。

闻有仙人号白兔,倒骑白兔凌青天。

仙人不知何处去,柴门流水今依然。

望祭长白山作

〔清代〕弘历

诘旦升柴温德亨,高山望祭展精诚。

椒馨次第申三献,乐具铿锵叶六英。

五岳真形空紫府,万年天作佑皇清。

风来西北东南去,吹送膻芗达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