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清代〕龚自珍

钦差大臣兵部尚书都察右都御史林公既陛辞,礼部主事仁和龚自珍则献三种决定义,三种旁义,三种答难义,一种归墟义。

中国自禹、箕子以来,食货并重。自明初开矿,四百余载,未尝增银一厘。今银尽明初银也,地中实,地上虚,假使不漏于海,人事火患,岁岁约耗银三四千两,况漏于海如此乎?此决定义,更无疑义。汉世五行家,以食妖、服妖占天下之变。鸦片烟则食妖也,其人病魂魄,逆昼夜。其食者宜缳首诛!贩者、造者宜刎脰诛!兵丁食宜刎脰诛!此决定义,更无疑义。诛之不可胜诛,不可绝其源;绝其源,则夷不逞,奸民不逞;有二不逞,无武力何以胜也?公驻澳门,距广州城远,夷筚也,公以文臣孤入夷筚。其可乎?此行宜以重兵自随,此正皇上颁关防使节制水师意也。此决定义,更无疑义。

食妖宜绝矣,宜并杜绝呢羽毛之至,杜之则蚕桑之利重,木棉之利重,蚕桑、木棉之利重,则中国实。又凡钟表、玻璃、燕窝之属,悦上都之少年,而夺其所重者,皆至不急物也,宜皆杜之。此一旁义。宜勒限使夷人徙澳门,不许留一夷。留夷馆一所,为互市之栖止。此又一旁义。火器宜讲求,京师火器营,乾隆中攻金川用之,不知施于海便否?广州有巧工能造火器否?胡宗宪《图编》,有可约略仿用者否?宜下君吏议,如带广州兵赴澳门,多带巧匠,以便修整军器。此又一旁义。

于是有儒生送难者曰:中国食急于货,袭汉臣刘陶旧议论以相抵。固也,似也,抑我岂护惜货,而置食于不理也哉?此议施于开矿之朝,谓之切病;施之于禁银出海之朝,谓之不切病。食固第一,货即第二,禹、箕子言如此矣。此一答难。于是有关吏送难者曰:不用呢羽、钟表、燕窝、玻璃、税将绌。夫中国与夷人互市,大利上在利其米,此外皆末也。宜正告之曰:行将关税定额,陆续请减,未必不蒙恩允,国家断断不恃榷关所入,矧所损细所益大?此又一答难。乃有迂诞书生送难者,则不过曰为宽大而已,曰必毋用兵而已。告之曰:刑乱邦用重典,周公公训也。至于用兵,不比陆路之用兵,此驱之,非剿之也;此守海口,防我境,不许其入,非与彼战于海,战于艅艎。伏波将军则近水,非楼船将军,非横海将军也。况陆路可追,此无可追,取不逞夷人及奸民,就地正典刑,非有大兵阵之原野之事,岂古人于陆路开边衅之比也哉?此又一答难。

以上三难,送难者皆天下黠猾游说,而貌为老成迂拙者也。粤省僚吏中有之,幕客中有之,游客中有之,商估中有之,恐绅士中未必无之,宜杀一儆百。公此行此心,为若辈所动,游移万一,此千载之一时,事机一跌,不敢言之矣!不敢言之矣!古奉使之诗曰:“优心悄悄,仆夫况瘁。”悄悄者何也?虑尝试也,虑窥伺也,虑泄言也。仆夫左右亲近之人,皆大敌也。仆夫且忧形于色,而有况瘁之容,无飞扬之意,则善于奉使之至也。阁下其绎此诗!

何为一归墟义也。曰:我与公约,期公以两期期年,使中国十八行省银价平。物力实,人心定,而后归报我皇上。《书》曰:“若射之有志。”我之言,公之鹄矣。

作品简介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的作者是清朝的龚自珍,作品的体裁是散文。这篇文章是作者为了支持禁烟,在林则徐即将出发前送给他的,希望能为禁烟事业的胜利提出一点建议。

翻译注释

翻译

钦差大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林公已经辞别了皇上,礼部主事仁和龚自珍谨献上三项决定性的意见,三项参考性的意见,三项驳斥反对派的意见和一项归结性的意思。

中国自从夏禹、箕子以来,对农业和货币都同样重视。自从明朝初年开银矿,到现在已有四百多年,但没有增加过一厘银子,现在用的白银都是明初的银子。地下蕴藏的银矿是很丰富的,但国内流通的白银却大为减少了。即使白银没有外流,由于人事和自然灾害,每年大约也要损耗银子三四千两,何况又这样大量地外流呢?这是决定性的意见,是毫无疑问的。汉代的五行家,把当时社会上在食物和服装方面出现的怪异现象称为食妖、服妖,用来判断天下将会发生什么变化。鸦片烟就是食妖,那些吸食鸦片的人,往往是精神萎靡,昼夜颠倒。因此,对于那些吸食鸦片的人应该处以绞刑;贩卖和制造鸦片的人应该砍头;兵士吸食鸦片的也应该砍头;这是决定性的意见,是毫无疑问的。但杀是杀不尽的,也不可能杜绝鸦片的来源,如果要杜绝它的来源,外国人又会心怀不满而力度侵犯,坏人也会心怀不满而起来作乱。对这两种心怀不满的人,没有武力怎么能够取得胜利呢?您去驻守澳门远离广州,那是外国人居留的地方,您以一个文官孤身深入,能行吗?所以您应多带军队,这正是皇上颁授大印使您能够指挥调动海军的原因。这是决定性的意见,是毫无疑问的。

吸食鸦片烟应该禁绝,还应同时杜绝呢绒等商品的输入,杜绝了这些东西,我国蚕桑的收入就会增加,棉花的收入也会增加。蚕桑、棉花的收增加了,中国就会富足。还有,象钟表、玻璃、燕窝之类的商品,只能取悦京都那些豪门阔少,却夺去了他们的白银,这些都是绝不急需的物品,应该一起杜绝。这是一项参考性的意见。应限期叫外国人迁到澳门,不许留下一个。只留一所商馆,作为外国人通商居住的地方。这又是一项参考性的意见。武器应该力求精良,京师的火器营所用的武器乾隆年间攻打金川时使用过,不知道用在海防是否合适?广州有能够制造武器的高明工匠吗?胡宗宪的《图编》有没有一些可以参考采用的地方?这些问题应该交给改正的官吏去讨论。如果带领广州军队去澳门,要多带一些高明的工匠。以便修整武器。这又是一项参考性的意见。

有些儒生反对说:中国农业问题比货币问题更急迫。这是搬用汉朝大臣刘陶的旧论来对抗和狡辩。刘陶的话当然是对的,儒生的话有貌似有理,然而我难道只重视货币,而置农业生产于不顾吗?儒生的这种议论用在开矿的年代,可以说是讲到点子上,但用在禁止白银外流的今天,就不合时宜了。农业固然是第一位的,货币是占第二位的。夏禹和箕子都说过这样的话。这是一项驳斥反对派的意见。又有一些管理关税的官员反对说:如果不让呢绒、钟表、燕窝、玻璃等而下之东西进口,税收将会减少。其实中国人和外国人做买卖,最有利是买他们的大米,其他物品都是无关重要的。应该正告他们:就要将关税定额,逐渐请求减少,未必得不到皇上的答应。一个国家的经济绝对不能依赖关税的收入。何况这样做损失很少,而益处甚大。这又是一项驳斥反对派的意见。还有那些迂腐荒诞的书生的反对,都不过是说对敌人要宽大和不要用武力罢了。应该告诉他们:惩罚作乱的邦国要用重法,这是周公的遗训。至于用兵,同在陆地上不同,是驱逐敌人,不是围歼敌人;是守住海口,保卫我们的海防,不准敌人入侵,并不是要和敌人在海上作战,在船上作战。这只要象伏波将军那样,在近海防守,不必象楼船将军和横海将军那样在海上作战。何况在陆地上作战可以追击,而在近海防守不用追击,逮捕那些为非作歹的外国人和坏人,就地正法,并不是用庞大的军队在野外摆开阵势来作战,怎么同古代在陆地上挑起边界冲突相比呢?这又是一项驳斥反对派的意见。

提出以上三项反对言论的,都是社会上狡猾奸诈,招摇撞骗,貌似老成而实际都是迂腐愚拙的人。广东的官吏中有这样的人,幕僚中有这样的人,说客中有这样的人,商有中有这样的人,恐怕绅士中也未必没有这样的人,应该杀一儆百。您这次前往禁烟的决心,如果被这些人所动摇,稍为有一点犹豫的话,那么这个千载之一时的机会,就会失去,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不堪设想了!

古时候描写奉命出使的诗有这样说的:“出使的人忧虑重重,随从人员面带愁容。”担心什么呢?担心有人旁敲侧击、游说阻挠,担心有人窥测方向、伺机破坏,担心有人言语不慎、泄露机密。因为接近随从的人,都可能是敌人。如果他的随从人员都心怀戒惧,而且形容消瘦,没有兴奋得意的神情,那就是最善于出使的人了。请您认真领会这首诗的含义吧!什么是归结性的意见呢?我和您约定,期望您用两年的时间,使国内十八行省的银价平稳,物资充实,人心安定,然后向皇上报告。《尚书》说:“象射箭那样有个明确的目标。”我所说的,就是您所要达到的目的啊!

注释

(1)钦差大臣:由皇帝临时任命授予特别权力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侯官:旧县名,今福建省闽侯县东北。林公:对林则徐的尊称。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人,爱国主义者,鸦片战争中抵抗派的首领。1838年任湖广总督时,力主禁烟,他曾上书皇帝,义愤地指出:鸦片流毒天下,危害很大,如果仍不禁止,数十年之后,国内“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随后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序:这里指为送行而写的文章,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

(2)兵部尚书:官名。这是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后加领的官衔。兵部是清朝中央政权的六部之一,主管全国军事的机构。尚书是对各部长官的称谓。都察:都察院,清朝主管监察、弹劾的机关。都察院长官为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是总督和巡抚的加衔。陛(bì闭)辞:向皇帝辞行:帝王宫殿的台阶。

(3)礼部主事:官名。礼部是清朝中央政权六部之一,主管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主要是部中主办文稿的中级官员。龚自珍当时是礼部主客司主事。决定义:决定性的意见,即建议必须做的事。

(4)旁义:参考性的意见。

(5)答难义:驳斥反对派的意见。

(6)归墟义:归结性的意见。归墟:语见《列子·汤问》,原指海水最深的地方,后人每引此比喻事物的结果。

(7)箕子:商朝奴隶主遗族,名胥余,纣王的伯父,被封在箕,故称箕子。

(8)食货:食,泛指农业生产。货,指货币及金银布帛等可以代替货币流通的财物。相传箕子所写的《洪范》篇中所说的“八政”,其中“一曰食,二曰货”。

(9)漏于海:流出海外。

(10)人事火患:人事和自然灾害的耗损。

(11)五行家:我国古代把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称为五行,用它来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带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后经儒家子思、孟轲等篡改歪曲,成为唯心主义的说教。这里说的汉代五行家指董仲舒及其一伙。龚自珍在《乙丙之际塾议一》一文中,曾指斥汉代儒家的五行说是妖言。他在这里是借题发挥,以说明鸦片危害的严重。

(12)食妖、服妖:指怪异的食物和服装。占:用迷信的方法判断吉凶祸福。

(13)病魂魄:精神萎靡。

(14)逆昼夜:颠倒昼夜,指吸食鸦片的人生活规律反常。

(15)奸民:指私运鸦片的奸商。

(16)公驻澳门:实际上林则徐驻广州仅在1839年(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到澳门巡视过一次。澳门:地名,在广东省珠江口西侧。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强行占住,后来并不断扩大范围。鸦片战争前,澳门成为英国侵略者囤积、偷卖鸦片的巢窟。鸦片战争后,葡萄牙殖民主义者乘机侵占澳门。

(17)关防:大印。

(18)实:殷实,富足。龚自珍认为杜绝鸦片和各种奢侈品进口,发展国内的蚕丝、棉花等农业生产国家就会富足。这些主张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倾向,在当时对于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因素的发展和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有进步意义的。

(19)开:挑起。边衅(xìn信):边疆战争。

(20)旁义:参考性的意见。

(21)呢:呢绒。羽毛:指羽毛一类高级织制品,如羽缎等。

(22)实:殷实,富足。龚自珍认为杜绝鸦片和各种奢侈品进口,发展国内的蚕丝、棉花等农业生产国家就会富足。这些主张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倾向,在当时对于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因素的发展和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有进步意义的。

(23)悦:喜欢,这里有“取悦于……”的意思。上都:京都。少年:这里指豪门阔少,公子哥儿。

(24)所重者:这里主要指白银。

(25)勒限:勒令限期。徙(xǐ洗):迁移。

(26)火器:用火药点放的武器,指枪炮。

(27)火器营:清代京师禁卫军之一,有火器装备,因此称火器营。

(28)乾隆中攻金川:指乾隆皇帝时对大小金川的两次用兵。乾隆:清高宗年号(1736—1796)。金川:四川省西北部大小金川流域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即今大渡河上游金川、小金等地。

(29)胡宗宪《图编》:胡宗宪,明朝兵部右侍郎,嘉靖年间(1522—1566),多次平定倭寇对沿海的侵扰,著有《筹海图编》。这是一部筹划海防驻守和制造兵器的军事资料,附有沿海布防形势战船武器等图样。

(30)箕子:商朝奴隶主遗族,名胥余,纣王的伯父,被封在箕,故称箕子。

(31)奸民:指私运鸦片的奸商。

(32)呢:呢绒。羽毛:指羽毛一类高级织制品,如羽缎等。

(33)送难者:指反对禁烟的人。

(34)刘陶:后汉谏义大夫。据《后汉书·刘陶传》记载,当时连年饥荒,有人上书给皇帝说:“货轻钱薄,故致贫困,宜改铸大钱”。刘陶却认为“当今之忧不在于货,在于民饥……故食为至急”。刘陶当时主张发展农业生产是正确的。龚自珍揭露反动儒生的阴谋,指出这些儒生引用刘陶的话,其目的并不是要发展农业生产,而是企图阻止禁烟,反对禁止白银外流。

(35)切病:切中弊病,正中要害。

(36)恩允:指皇帝准许。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皇帝或上级官吏答应臣民的某些请求,被称为恩允。这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法权思想,是为巩固封建等级制服务的。

(37)不恃榷关所入:顽固派以“税将绌”来反对禁烟和禁止输入奢侈品,龚自珍在此给予驳斥。榷(què确)关:征收关税。

(38)迂诞书生:指反动儒生。迂诞:迂腐荒唐。

(39)刑乱邦用重典:语见《周礼·秋官》。龚自珍引用这句话,是为他的对内严禁鸦片、对外用武力抗击侵略者的政治主张找理论根据,也是对顽固派鼓吹的所谓“仁慈”、“宽大”、“毋用兵”等投降卖国的谬论的驳斥。

(40)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是西周初期著名的奴隶主贵族政治家。

(41)正典刑:依法判处死刑。

(42)开:挑起。边衅(xìn信):边疆战争。

(43)送难者:指反对禁烟的人。

(44)幕客:指官僚、将领所聘请的谋士、助手之类的人物。

(45)游客:指没有固定职位,专门在官僚权贵间奔走游说谋利的人。

(46)商估:即商人。

(47)杀一儆百:这表明龚自珍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儆:警戒。

(48)此心:指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49)若辈:那些人。

(50)游移万一:稍微有点犹豫、动摇。

(51)尝试:指左右人员旁敲侧击进行游说,动摇禁烟决心。

(52)且:如果。

(53)容:面容。

(54)飞扬之意:兴奋得意,指傲慢轻敌的神情。

(55)阁下:书信常用的对人尊称。绎(yì易):寻究事物的来龙去脉,这里指认真领会。

(56)归墟义:归结性的意见。归墟:语见《列子·汤问》,原指海水最深的地方,后人每引此比喻事物的结果。

(57)实:殷实,富足。龚自珍认为杜绝鸦片和各种奢侈品进口,发展国内的蚕丝、棉花等农业生产国家就会富足。这些主张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倾向,在当时对于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因素的发展和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有进步意义的。

(58)两期:两个。期(jī基)年:一整年。

(59)十八行省:清朝时国内曾设有十八个行省。平:稳定。

(60)《书》:《尚书》,是我国奴隶制时代的官方文告和政治论文的汇编。

(61)若射之有志:语见《尚书·盘庚上》,意思是像射箭那样有个明确的目标。

全文拼音版

sòngqīnchàchénhóuguānlíngōng
qīnchàchénbīngshàngshūdōucháyòudōushǐlíngōngzhǔshìréngōngzhēnxiànsānzhǒngjuédìngsānzhǒngpángsānzhǒngnánzhǒngguī
zhōngguóziláishíhuòbìngzhòngmíngchūkāikuàngbǎizàiwèichángzēngyínjīnyínjǐnmíngchūyínzhōngshíshàngjiǎ使shǐlòuhǎirénshìhuǒhuànsuìsuìyuēhàoyínsānqiānliǎngkuànglòuhǎijuédìnggènghànshìxíngjiāshíyāoyāozhàntiānxiàzhībiànpiànyānshíyāorénbìnghúnzhòushízhěhuánshǒuzhūfànzhězàozhěwěndòuzhūbīngdīngshíwěndòuzhūjuédìnggèngzhūzhīshèngzhūjuéyuánjuéyuánchěngjiānmínchěngyǒuèrchěngshènggōngzhùàomén广guǎngzhōuchéngyuǎngōngwénchénxíngzhòngbīngsuízhènghuángshàngbānguānfáng使shǐjiézhìshuǐshījuédìnggèng
shíyāojuébìngjuénemáozhīzhìzhīcánsāngzhīzhòngmiánzhīzhòngcánsāngmiánzhīzhòngzhōngguóshíyòufánzhōngbiǎoyànzhīshǔyuèshàngdōuzhīshǎoniánérduósuǒzhòngzhějiēzhìjiēzhīpánglēixiàn使shǐrénàoménliúliúguǎnsuǒwèishìzhīzhǐyòupánghuǒjiǎngqiújīngshīhuǒyínggānlóngzhōnggōngjīnchuānyòngzhīzhīshīhǎi便biànfǒu广guǎngzhōuyǒuqiǎogōngnéngzàohuǒfǒuzōngxiànbiānyǒuyuēlüè仿fǎngyòngzhěfǒuxiàjūndài广guǎngzhōubīngàoménduōdàiqiǎojiàng便biànxiūzhěngjūnyòupáng
shìyǒushēngsòngnánzhěyuēzhōngguóshíhuòhànchénliútáojiùlùnxiāngshìhuòérzhìshízāishīkāikuàngzhīcháowèizhīqièbìngshīzhījìnyínchūhǎizhīcháowèizhīqièbìngshíhuòèrziyánnánshìyǒuguānsòngnánzhěyuēyòngnezhōngbiǎoyànshuìjiāngchùzhōngguórénshìshàngzàiwàijiēzhènggàozhīyuēxíngjiāngguānshuìdìngéqǐngjiǎnwèiméngēnyǔnguójiāduànduànshìquèguānsuǒshěnsuǒsǔnsuǒyòunánnǎiyǒudànshūshēngsòngnánzhěguòyuēwèikuānéryuēyòngbīngérgàozhīyuēxíngluànbāngyòngzhòngdiǎnzhōugōnggōngxùnzhìyòngbīngzhīyòngbīngzhīfēijiǎozhīshǒuhǎikǒufángjìngfēizhànhǎizhànhuángjiāngjūnjìnshuǐfēilóuchuánjiāngjūnfēihénghǎijiāngjūnkuàngzhuīzhuīchěngrénjiānmínjiùzhèngdiǎnxíngfēiyǒubīngzhènzhīyuánzhīshìrénkāibiānxìnzhīzāiyòunán
shàngsānnánsòngnánzhějiētiānxiàxiáhuáyóushuōérmàowèilǎochéngzhuōzhěyuèshěngliáozhōngyǒuzhīzhōngyǒuzhīyóuzhōngyǒuzhīshāngzhōngyǒuzhīkǒngshēnshìzhōngwèizhīshājǐngbǎigōngxíngxīnwèiruòbèisuǒdòngyóuwànqiānzàizhīshíshìdiēgǎnyánzhīgǎnyánzhīfèng使shǐzhīshīyuēyōuxīnqiāoqiāokuàngcuìqiāoqiāozhěchángshìkuīxièyánzuǒyòuqīnjìnzhīrénjiēqiěyōuxíngéryǒukuàngcuìzhīróngfēiyángzhīshànfèng使shǐzhīzhìxiàshī
wèiguīyuēgōngyuēgōngliǎngnián使shǐzhōngguóshíxíngshěngyínjiàpíngshírénxīndìngérhòuguībàohuángshàngshūyuēruòshèzhīyǒuzhìzhīyángōngzhī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先驱。其诗文瑰丽奇肆,充满批判精神与变革意识,代表作《己亥杂诗》等揭露社会腐朽,呼吁改革。他主张"更法""改图",开近代启蒙思想先河,对晚清维新运动及后世影响深远。

龚自珍的诗

相关推荐

滕王阁序

〔唐代〕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归去来兮辞(并序)

〔魏晋〕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精骑集序

〔宋代〕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货殖列传序

〔两汉〕司马迁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閒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执益彰,失执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送宗判官归滑台序

〔唐代〕任华

大丈夫其谁不有四方志?则仆与宗衮二年之间,会而离,离而会,经途所亘,凡三万里。何以言之?去年春会于京师,是时仆如桂林,衮如滑台;今年秋,乃不期而会于桂林;居无何,又归滑台,王事故也。舟车往返,岂止三万里乎?人生几何?而倏聚忽散,辽夐若此,抑知己难遇,亦复何辞!

岁十有一月,二三子出饯于野。霜天如扫,低向朱崖。加以尖山万重,平地卓立。黑是铁色,锐如笔锋。复有阳江、桂江,略军城而南走,喷入沧海,横浸三山,则中朝群公岂知遐荒之外有如是山水?山水既尔,人亦其然。衮乎对此,与我分手。忘我尚可,岂得忘此山水哉!

战国策目录序

〔宋代〕曾巩

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

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此书之不泯,其可乎?”

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着而非之。至于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秦、汉之起,二百四五十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

文心雕龙·时序

〔南北朝〕刘勰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昔在陶唐,德盛化钧,野老吐“何力”之谈,郊童含“不识”之歌。有虞继作,政阜民暇,薰风咏于元后,“烂云”歌于列臣。尽其美者何?乃心乐而声泰也。至大禹敷土,九序咏功,成汤圣敬,“猗欤”作颂。逮姬文之德盛,《周南》勤而不怨;大王之化淳,《邠风》乐而不淫。幽厉昏而《板》、《荡》怒,平王微而《黍离》哀。故知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

春秋以后,角战英雄,六经泥蟠,百家飙骇。方是时也,韩魏力政,燕赵任权;五蠹六虱,严于秦令;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齐开庄衢之第,楚广兰台之宫,孟轲宾馆,荀卿宰邑,故稷下扇其清风,兰陵郁其茂俗,邹子以谈天飞誉,驺奭以雕龙驰响,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观其艳说,则笼罩《雅》、《颂》,故知烨之奇意,出乎纵横之诡俗也。

爰至有汉,运接燔书,高祖尚武,戏儒简学。虽礼律草创,《诗》、《书》未遑,然《大风》、《鸿鹄》之歌,亦天纵之英作也。施及孝惠,迄于文景,经术颇兴,而辞人勿用,贾谊抑而邹枚沉,亦可知已。逮孝武崇儒,润色鸿业,礼乐争辉,辞藻竞骛∶柏梁展朝宴之诗,金堤制恤民之咏,征枚乘以蒲轮,申主父以鼎食,擢公孙之对策,叹倪宽之拟奏,买臣负薪而衣锦,相如涤器而被绣。于是史迁寿王之徒,严终枚皋之属,应对固无方,篇章亦不匮,遗风馀采,莫与比盛。越昭及宣,实继武绩,驰骋石渠,暇豫文会,集雕篆之轶材,发绮縠之高喻,于是王褒之伦,底禄待诏。自元暨成,降意图籍,美玉屑之谈,清金马之路。子云锐思于千首,子政雠校于六艺,亦已美矣。爰自汉室,迄至成哀,虽世渐百龄,辞人九变,而大抵所归,祖述《楚辞》,灵均馀影,于是乎在。

自哀、平陵替,光武中兴,深怀图谶,颇略文华,然杜笃献诔以免刑,班彪参奏以补令,虽非旁求,亦不遐弃。及明章叠耀,崇爱儒术,肄礼璧堂,讲文虎观,孟坚珥笔于国史,贾逵给札于瑞颂;东平擅其懿文,沛王振其通论;帝则藩仪,辉光相照矣。

自和安以下,迄至顺桓,则有班傅三崔,王马张蔡,磊落鸿儒,才不时乏,而文章之选,存而不论。然中兴之后,群才稍改前辙,华实所附,斟酌经辞,盖历政讲聚,故渐靡儒风者也。降及灵帝,时好辞制,造皇羲之书,开鸿都之赋,而乐松之徒,招集浅陋,故杨赐号为驩兜,蔡邕比之俳优,其馀风遗文,盖蔑如也。

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仲宣委质于汉南,孔璋归命于河北,伟长从宦于青土,公干徇质于海隅;德琏综其斐然之思;元瑜展其翩翩之乐。文蔚、休伯之俦,于叔、德祖之侣,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至明帝纂戎,制诗度曲,征篇章之士,置崇文之观,何刘群才,迭相照耀。少主相仍,唯高贵英雅,顾盼含章,动言成论。于时正始馀风,篇体轻澹,而嵇阮应缪,并驰文路矣。

逮晋宣始基,景文克构,并迹沉儒雅,而务深方术。至武帝惟新,承平受命,而胶序篇章,弗简皇虑。降及怀愍,缀旒而已。然晋虽不文,人才实盛∶茂先摇笔而散珠,太冲动墨而横锦,岳湛曜联璧之华,机云标二俊之采。应傅三张之徒,孙挚成公之属,并结藻清英,流韵绮靡。前史以为运涉季世,人未尽才,诚哉斯谈,可为叹息。

元皇中兴,披文建学,刘刁礼吏而宠荣,景纯文敏而优擢。逮明帝秉哲,雅好文会,升储御极,孳孳讲艺,练情于诰策,振采于辞赋,庾以笔才愈亲,温以文思益厚,揄扬风流,亦彼时之汉武也。及成康促龄,穆哀短祚,简文勃兴,渊乎清峻,微言精理,函满玄席;澹思浓采,时洒文囿。至孝武不嗣,安恭已矣。其文史则有袁殷之曹,孙干之辈,虽才或浅深,珪璋足用。

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馀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

自宋武爱文,文帝彬雅,秉文之德,孝武多才,英采云构。自明帝以下,文理替矣。尔其缙绅之林,霞蔚而飙起。王袁联宗以龙章,颜谢重叶以凤采,何范张沈之徒,亦不可胜数也。盖闻之于世,故略举大较。

暨皇齐驭宝,运集休明∶太祖以圣武膺箓,世祖以睿文纂业,文帝以贰离含章,高宗以上哲兴运,并文明自天,缉熙景祚。今圣历方兴,文思光被,海岳降神,才英秀发,驭飞龙于天衢,驾骐骥于万里。经典礼章,跨周轹汉,唐、虞之文,其鼎盛乎!鸿风懿采,短笔敢陈;扬言赞时,请寄明哲!

赞曰∶蔚映十代,辞采九变。枢中所动,环流无倦。质文沿时,崇替在选。终古虽远,僾焉如面。

选古文小品序

〔清代〕廖燕

大块铸人,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呜呼尽之矣。文非以小为尚,以短为尚;顾小者大之抠,短者长之藏也。若言犹远而不及,与理已至而思加,皆非文之至也。故言及者无繁词,理至者多短调。巍巍泰岱,碎而为嶙砺沙砾,则瘦漏透皱见矣;滔滔黄河,促而为川渎溪涧,则清涟潋滟生矣。盖物之散者多漫,而聚者常敛。照乘粒珠耳,而烛物更远,予取其远而已;匕首寸铁耳,而刺人尤透,予取其透而已。大狮搏象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小不可忽也。粤西有修蛇,蜈蚣能制之,短不可轻也。

春夜宴桃李园序

〔唐代〕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哀溺文序

〔唐代〕柳宗元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