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花》是唐末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从残花、落花、花落后的遭遇一直写到诗人的送花、别花和想象中花落尽的情景,充分展现了诗人面对春花消逝的流连哀痛心情。全诗紧紧扣住一个“惜”字,逐层展开,逐层推进,反复渲染,反复加深,用笔精细入微,情意深沉悠长。
惜花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香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惜花》此诗当作于唐朝灭亡后多年。吴在庆《韩偓集系年校注》卷二系此诗于后梁乾化五年(915),此诗韩偓身在闽地南安,见春去花落而伤时悼世,因作《惜花》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那高枝上的白花已经枯萎皱缩,自知飘零在即,离情十分悲切;底下的红花尚余粉光腻容,却也预感到未来的命运,在沉寂中愁态转深。
眼睛追随着那一片片坠落水中的花瓣顺流而去,再抬头望见残留枝上的花朵还在受无情的风雨摧残,这满目狼藉的景象,教人满怀怅恨。
美丽的花瓣散落在地面上,假如能得到青苔的遮护,还可稍稍慰藉人意;而如果一任泥土污损,那就更令人黯然伤神。
既然不能留住春光,也只有临轩凭吊春天的离去而对酒浇愁,遥想明日残红去尽,映入池塘的,只有那绿沉沉的树荫。
注释
(1)皱白:枯萎皱缩的白花。皱,一作“毵”。
(2)腻香:细腻鲜丽的花。香,一作“红”。
(3)随:这里有追踪的意思。
(4)淋:一作“侵”。
(5)总得:这里是如果能够的意思。
(6)轩:一作“阶”。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韩偓的诗
相关推荐
惜琼花·汀蘋白
汀蘋白,苕水碧。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别时携手看春色。萤火而今,飞破秋夕。
汴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断云孤鹜青山极。楼上徘徊,无尽相忆。
惜黄花慢·送客吴皋
送客吴皋,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望天不尽,背城渐杳,离亭黯黯,恨永迢迢。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念瘦腰、沈郎旧日,曾系兰桡。
仙人凤咽琼箫,怅断魂送远,九辩难招。醉鬟留盼,小窗剪烛,歌云载恨,飞上银霄。素秋不解随船去,败红趁一叶寒涛。梦翠翘,怨鸿料过南谯。
惜春郎·玉肌琼艳新妆饰
玉肌琼艳新妆饰。好壮观歌席,潘妃宝钏,阿娇金屋,应也消得。
属和新词多俊格。敢共我勍敌。恨少年、枉费疏狂,不早与伊相识。
惜牡丹花二首·其一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瓜果夜深,斜河拟看星度。匆匆便倒离尊,怅遇合、云销萍聚。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
绿水暂如许。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扁舟夜宿吴江,正水佩霓裳无数。眉妩。问别来、解相思否。
惜秋华·重九
细响残蛩,傍灯前、似说深秋怀抱。怕上翠微,伤心乱烟残照。西湖镜掩尘沙,翳晓影、秦鬟云扰。新鸿,唤凄凉、渐入红萸乌帽。
江上故人老。视东篱秀色,依然娟好。晚梦趁、邻杵断,乍将愁到。秋娘泪湿黄昏,又满城、雨轻风小。闲了。看芙蓉、画船多少。
惜黄花慢·孤雁
碧尽遥天,但暮霞散绮,碎剪红鲜。听时愁近,望时怕远,孤鸿一个,去向谁边。素霜已冷芦花渚,更休倩、鸥鹭相怜。暗自眠。凤凰纵好,宁是姻缘。
凄凉劝你无言。趁一沙半水,且度流年。稻梁初尽,网罗正苦,梦魂易警,几处寒烟。断肠可似婵娟意,寸心里、多少缠绵。夜未闲,倦飞误宿平田。
惜红衣·簟枕邀凉
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惜牡丹花二首·其二
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惜芳春·秋望
千山落叶岩岩瘦,百尺危阑寸寸愁。有人独倚晚妆楼。楼外柳,眉暗不禁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