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海南黎民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为苏轼离别海南时赠别友人黎民表之作。首联“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以反转籍贯的诙谐笔法,展现对海南的深厚情感;颔联“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将贬谪归程轻描淡写为寻常远游,可见其旷达;颈联“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融庄周哲学,视人生、生死、梦境皆为平等,超脱苦乐;尾联“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在淡然中透出对友情的珍重。全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于自嘲与洒脱间,彰显苏轼晚年“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生命智慧。
别海南黎民表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
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别海南黎民表》此诗作于宋徽宗元符三年(1100年)六月,苏轼获赦自海南儋州北归,离别时赠别当地友人黎子云(一说黎民表为黎子云之弟)。苏轼于绍圣四年(1097)被贬至儋州,在琼三年间与黎氏兄弟等乡邻结下深厚情谊。诗中“儋耳人”的自称,既是对海南人民的感激,亦暗含对仕途颠簸的释然。“平生生死梦”的感悟,更是其历经乌台诗案、黄惠儋三州贬谪后,对人生起落的彻悟。此诗堪称苏轼贬谪生涯的精神总结。
翻译注释
翻译
我本来就是海南的人,不过是寄生在西蜀州。
如今突然就要跨海离去,就好像是由于事务出门远行。
人生啊,无非就是生存、死亡与梦境三者交织,在这三者之间,本无优劣之分。
我明白,此别之后,或许再难相逢。既然我即将远行,你也不必过多挽留。
注释
(1)儋耳:即今海南儋县。
(2)譬如:比如。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别刘大校书
昔日京华去,知君才望新。
应犹作赋好,莫叹在官贫。
且复伤远别,不然愁此身。
清风几万里,江上一归人。
别智玄法师
云鬓无端怨别离,十年移易住山期。
东西南北皆垂泪,却是杨朱真本师。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其三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
别山僧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
别陶副使归南海
南越归人梦海楼,广陵新月海亭秋。
宝刀留赠长相忆,当取戈船万户侯。
别李浦之京
故园今在灞陵西,江畔逢君醉不迷。
小弟邻庄尚渔猎,一封书寄数行啼。
别辛渐
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
酒酣不识关西道,却望春江云尚残。
别诗二首·其一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别诗二首·其二
孤烟起新丰,候雁出云中。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
折桂衡山北,摘兰沅水东。
兰摘心焉寄,桂折意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