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唐代〕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作品简介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借咏神话,赞美一种不畏艰险、立志复仇、终生不逾的坚毅精神。作者特别强调精卫的复仇行为,寄托了他自己刚烈无畏的品德。作品出于古而入于今,立意高远,感情鲜明。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省试(礼部试)为进士出的诗题为《精卫衔石填海》。当时韩愈为河南令,听说了试题名,有所感,仿效作了《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此诗。

翻译注释

翻译

鸟类中也有的懂得报冤,能耐虽小却奋斗不停。

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

看不见有多大的功效,依然视死如归往前行。

人们讥笑此举太轻率,只有我欣赏其专一精诚。

何必终日计较不休?本应如此度过一生。

问心无愧报仇事,哪怕《刺客传》不留名。

注释

(1)学:仿效。

(2)诸进士:指应进士试的举子们。

(3)精卫:鸟名。古神话中说,炎帝有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溺死于东海,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之石以填东海。

(4)偿冤:报仇。

(5)寸诚:寸心,决心。

(6)心望:希望。

(7)渺渺:渺茫,毫无可能。

(8)功难见:难以实现其事业。见:看见。

(9)区区:小小的。

(10)命已轻:性命轻微。

(11)造次:荒唐可笑。

(12)专精:精诚专一。

(13)计:考虑。

(14)休无日:没有终止的日期。

(15)刺客传:司马迁《史记》中有《刺客传》,记述侠客冒死行刺为人报仇之事。

(16)不著:没有记载。

(17)雠:同“仇”。

全文拼音版

xuézhūjìnshìzuòjīngwèixiánshítiánhǎi
niǎoyǒuchángyuānzhězhōngniánbàocùnchéng
kǒuxiánshānshíxīnwànghǎipíng
miǎomiǎogōngnánjiànmìngqīng
rénjiēzàoshǎngzhuānjīng
xiūwéiyīngjìnshēng
cánzhuànzhùbàochóumíng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世称“韩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倡导“文以载道”,反对骈文,复兴秦汉散文传统,代表作《师说》《原道》等说理透辟,气势雄健。其诗奇崛险怪,开“韩孟诗派”。官至吏部侍郎,谥号“文”,故称韩文公。他以儒家道统自任,力排佛老,其文学主张与实践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韩愈的诗

相关推荐

学生和玉佛

〔近代〕鲁迅

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

头儿夸大口,面子靠中坚。

惊扰讵言妄?奔逃只自怜。

所嗟非玉佛,不值一文钱。

学舍记

〔宋代〕曾巩

予幼则从先生受书,然是时,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知好之,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而是时,家事亦滋出。

由斯以来,西北则行陈、蔡、谯、苦、淮、汴、睢、泗,出于京师;东方则绝江舟漕河之渠,逾五湖,并封、禺、会稽之山,出于东海上;南方则载大江,临夏口而望洞庭,转彭蠡,上庾岭,由浈阳之泷,至南海上。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

蛟鱼汹涌湍石之川,巅崖莽林貙虺之聚,与夫雨旸寒燠、风波雾毒不测之危,此予之所单游远寓而冒犯以勤也。衣食药物,庐舍器用,箕筥碎细之间,此予之所经营以养也。

天倾地坏,殊州独哭,数千里之远,抱丧而南,积时之劳,乃毕大事,此予之所遘祸而忧艰也。太夫人所志,与夫弟婚妹嫁,四时之祠,属人外亲之问,王事之输,此予之所皇皇而不足也。

予于是力疲意耗,而又多疾,言之所序,盖其一二之粗也。得其闲时,挟书以学,于夫为身治人,世用之损益,考观讲解,有不能至者。故不得专力尽思,琢雕文章,以载私心难见之情,而追古今之作者为并,以足予之所好慕,此予之所自视而嗟也。

今天子至和之初,予之侵扰多事故益甚,予之力无以为,乃休于家,而即其旁之草舍以学。或疾其卑,或议其隘者,予顾而笑曰:“是予之宜也。予之劳心困形,以役于事者,有以为之矣。予之卑巷穷庐,冗衣砻饭,芑苋之羹,隐约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其志而有待也。予之疾则有之,可以进于道者,学之有不至。至于文章,平生之所好慕,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坚木好、高大之观,固世之聪明豪隽挟长而有恃者所得为,若予之拙,岂能易而志彼哉?”

遂历道其少长出处,与夫好慕之心,以为《学舍记》。

学弈

〔先秦〕佚名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