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江丞北戍琅邪城》是南朝齐诗人谢朓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首联写女主公在丽日明媚的春城中,登阁跨楼,远望从戎的亲人。二联写女主人公高楼远望,只看到苍茫江水渺渺远去,想象中自己的亲人越去越远了。三联写京城洛阳尘雾迷漫,喻指政治昏暗。四联写女主人公对在远方的丈夫的思。末联写女主人公无奈之下只好对亲人发出衷心的祝愿。这首诗诗句清新流利,内容层层推进,委宛曲折。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
春城丽白日,阿阁跨层楼。
苍江忽渺渺,驱马复悠悠。
京洛多尘雾,淮济未安流。
岂不思抚剑,惜哉无轻舟。
夫君良自勉,岁暮勿淹留。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谢朓的同僚江孝嗣带兵驻守在北方的琅邪城,因苦于驻地生活,思念故乡亲人,写了一首《北戍琅邪城》诗赠谢朓。于是谢眺写了《和江丞北戍琅邪城》这首诗来和江孝嗣。
翻译注释
翻译
春天的琊邪城阳光灿烂,亭阁挨着高楼。
刚看过长江浩荡苍茫,在马上又忧思起伏。
京城充满争权夺势的险恶,边境又战事不断。
怎能不想挥剑驰骋疆场?可惜没有这样的途径。
你知道守卫边境责任重大,不要延误报效国家的大好时机啊!
注释
(1)丽:光华,照耀。
(2)阿阁:檐宇屈曲翻起的楼阁。
(3)苍江:苍茫的大江。
(4)忽:迅速。
(5)渺渺:水远流的样子。
(6)京洛:京都洛阳,此指建康(今南京)。
(7)尘雾:指细微之物,此处暗示朝廷乌烟瘴气。
(8)淮:淮水。
(9)济:济水,当时是南齐的东北边境。
(10)安流:平静地自流。此指边境不安静。
(11)思抚剑:意谓想拿起武器去杀敌,为国立功。
(12)轻舟:轻快行船,此指职权。
(13)夫君:称江孝嗣。
(14)良:很好地。
(15)岁暮:年岁迟暮。
(16)淹留:迟疑。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谢朓的诗
相关推荐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和卢侍御通塘曲
君夸通塘好,通塘胜耶溪。
通塘在何处,远在寻阳西。
青萝袅袅挂烟树,白鹇处处聚沙堤。
石门中断平湖出,百丈金潭照云日。
何处沧浪垂钓翁,鼓棹渔歌趣非一。
相逢不相识,出没绕通塘。
浦边清水明素足,别有浣沙吴女郎。
行尽绿潭潭转幽,疑是武陵春碧流。
秦人鸡犬桃花里,将比通塘渠见羞。
通塘不忍别,十去九迟回。
偶逢佳境心已醉,忽有一鸟从天来。
月出青山送行子,四边苦竹秋声起。
长吟白雪望星河,双垂两足扬素波。
梁鸿德耀会稽日,宁知此中乐事多。
和刘柴桑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
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
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畬。
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
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和子瞻次韵陶渊明停云诗·其一
云跨南溟,南北一雨。
瞻望匪遥,槛穽斯阻。
梦往从之,引手相抚。
笑言未半,舍我不伫。
和沈石田落花诗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和朱使欣道峡似巫山之作
江如晓天净,石似暮霞张。
征帆一流览,宛若巫山阳。
楚客思归路,秦人谪异乡。
猿鸣孤月夜,再使泪沾裳。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二
卢龙塞外草初肥,雁乳平芜晓不飞。
乡国近来音信断,至今犹自著寒衣。
和友人戏赠二首·其一
东望花楼会不同,西来双燕信休通。
仙人掌冷三霄露,玉女窗虚五夜风。
翠袖自随回雪转,烛房寻类外庭空。
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