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斋睡起二首·其一

〔宋代〕黄庭坚

小黠大痴螳捕蝉,有余不足夔怜蚿。

退食归来北窗梦,一江风月趁鱼船。

作品简介

《寺斋睡起二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处同一题下,均为琐事杂感,但含同一主题,即从中反映了作者的归隐意图。第一首诗前两句化用《庄子》中“螳螂捕蝉”、“夔怜蚿”的故事,说明“小黠大痴”,“有馀不足”其实都是相对的。螳螂捕蝉殊不知黄雀在后,人世中的算计也无异于那些小虫。随后两句即表明了作者的退隐之志,“一江风月趁渔船”,泛舟五湖,逍遥自适。

创作背景

《寺斋睡起二首》这两首诗作于元祐四年(1089年)春,是黄庭坚在寓所睡起后的杂感。当时黄庭坚在史局任秘书省著作佐郎。任渊注:“后诗云:‘桃李无言一再风’,盖春时作。又有‘人言九事八为律’之句,是时东坡为台谏所攻,求出补外,而山谷亦不容于时,故云。”

元祐时,苏黄等人俱在朝中为官,但党争激烈,苏轼等不断遭受台谏的攻击,无法立足朝廷,黄庭坚亦多次遭议,本应在完成《神宗实录》后迁升,但却依然作著作佐郎,这两首诗就是在此种背景下写成的。

翻译注释

翻译

从螳螂捕蝉的故事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是小聪明,什么是大蠢笨;从夔怜蚿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余与不足是相对而言的。

我的公事办理完毕,回家吃饭后就躺在北窗下恍恍惚惚地睡着了,我做了一个梦,梦里跟随那渔船,在一江风月的推动下渐渐远去。

注释

(1)寺斋:指黄庭坚在汴京时的寓所,即池寺内的斋房。

(2)小黠大痴:好弄小聪明而实际上很愚笨。黠,狡猾。

(3)螳捕蝉:即螳螂捕蝉的故事。《庄子·山林》载,庄周欲用弹弓打一鹊,但发现一蝉卧在树上,螳螂在其身后准备捕获它,但见鹊又想捕螳螂。

(4)有余不足:即《老子》中“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的字面之意。

(5)夔怜蚿:语出《庄子·秋水》:“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惜心。”夔,神话传说中一条腿的神兽。蚿,有百条腿的虫子。

(6)退食:公事办完回家吃饭。《诗经·召南·羔羊》:“自公退食。”原指从公家减膳,指节约。《北史·高允传》:“(司马消难)因退食暇,寻季式,酣歌留宿。”

(7)北窗梦:语出晋陶渊明《与子俨等疏》:“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全文拼音版

zhāishuìèrshǒu··
xiǎoxiáchītángchányǒukuíliánxián
退tuìshíguīláiběichuāngmèngjiāngfēngyuèchènchuán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与苏轼并称“苏黄”,开创江西诗派,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其诗奇崛瘦硬,词亦清旷,代表作《登快阁》《寄黄几复》等。书法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仕途坎坷,晚年屡遭贬谪。艺术追求“不俗”境界,诗书画均对后世影响深远,堪称宋代文化巨匠。

相关推荐

殿前欢·懒云窝

〔元代〕阿里西瑛

懒云窝,醒时诗酒醉时歌。瑶琴不理抛书卧,无梦南柯。得清闲尽快活,日月似撺梭过,富贵比花开落。青春去也,不乐如何?

懒云窝,醒时诗酒醉时歌。瑶琴不理抛书卧,尽自磨陀。想人生待则么?富贵比花开落,日月似撺梭过。呵呵笑我,我笑呵呵。

懒云窝,客至待如何?懒云窝里和衣卧,尽自婆娑。想人生待则么?贵比我高些个,富比我松些个?呵呵笑我,我笑呵呵。

大梁途中作

〔唐代〕王昌龄

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

郊原欲下雪,天地棱棱寒。

当时每酣醉,不觉行路难。

今日无酒钱,悽惶向谁叹。

赠别

〔唐代〕赵嘏

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

夜坐有感

〔宋代〕何梦桂

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到夜深。

飞龙篇

〔两汉〕曹植

晨游泰山,云雾窈窕。

忽逢二童,颜色鲜好。

乘彼白鹿,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

西登玉台,金楼复道。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