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月诗

〔南北朝〕萧纲

兔丝生云夜,蛾形出汉时。

欲传千里意,不照十年悲。

作品简介

《华月诗》是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一首五言古绝句。此诗以月为意象,通过神话传说与时空交错的笔法,抒发了人生短暂、悲意难遣的深沉感慨。前两句“兔丝生云夜,蛾形出汉时”融合玉兔捣月、嫦娥化蛾的典故,构建缥缈的神话意境;后两句“欲传千里意,不照十年悲”转折跌宕,揭示月光虽可跨越空间传递思念,却无法照亮岁月积郁的哀伤。全诗语言凝练,想象奇崛,在婉约中蕴含哲思,体现了南朝宫体诗向抒情深度拓展的特点。

翻译注释

翻译

月亮在多云的夜空中升起,早在汉代它就在影娥池中现出了蛾眉。

我只想让它传达我对千里之外的人的思念,不希望它照见我分别十年来的伤悲。

注释

(1)华月:皎洁的月亮。

(2)兔丝:当作“兔腹”,指月亮。传说月中有玉兔。

(3)蛾形:指蛾眉月。

全文拼音版

huáyuèshī
shēngyúnéxíngchūhànshí
chuánqiānzhàoshíniánbēi

作者介绍

萧纲(503—551),即南朝梁简文帝,字世缵,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梁武帝第三子。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

相关推荐

华山女

〔唐代〕韩愈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廷。

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

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

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

不知谁人暗相报,訇然振动如雷霆。

扫除众寺人迹绝,骅骝塞路连辎轩。

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

抽簪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

天门贵人传诏召,六宫愿识师颜形。

玉皇颔首许归去,乘龙驾鹤来青冥。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

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

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

华清引·感旧

〔宋代〕苏轼

平时十月幸兰汤。玉甃琼梁。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

翠华一去掩方床。独留烟树苍苍。至今清夜月,依前过缭墙。

华佗论

〔唐代〕刘禹锡

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

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

遂考竟佗。至仓舒病且死,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嗟乎!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犹不能返其恚。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

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而惩暴者之轻杀。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悲哉!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于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皆曰:“忧天下无材邪!”

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将若何?”

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可不谓大哀乎?

夫以佗之不宜杀,昭昭然不可言也。独病夫史书之义,是将推此而广耳。吾观自曹魏以来,执死生之柄者,用一恚而杀材能众矣。又焉用书佗之事为?呜呼!前事之不忘,期有劝且惩也。而暴者复借口以快意。孙权则曰:“曹孟德杀孔文举矣,孤于虞翻何如?”

而孔融亦以应泰山杀孝廉自譬。仲谋近霸者,文举有高名,犹以可惩为故事,矧他人哉?

华佗治病

〔魏晋〕陈寿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食之,病自当去。”

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疾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