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词》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乐府体田园诗。全诗以牧童口吻自述,通过"角弯环""尾秃速"的牛群特写、"短笛长鞭"的放牧场景、"牛上唱歌"的童趣画面,构建出鲜活的田园牧歌图景。结尾笔锋突转,以"但恐输租卖我牛"揭示农民生存压力,形成天真童趣与沉重现实的强烈反差。诗中"牛劳牛饥唯我知"一句,既写牧童与牛的亲密,亦暗喻农民与统治者之间的隔阂,体现了高启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牧牛词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牧牛词》此诗作于元末明初社会动荡时期。高启亲身经历战乱,目睹农村凋敝,在隐居吴淞青丘期间创作了大量反映民间疾苦的诗作。明代虽立国,但赋税仍重,诗人借牧童之忧,影射"洪武之治"下农民的真实困境。诗中"输租"直指明代"粮长制"的剥削本质,与诗人《田家行》"愁死未愁贫"形成互文,共同构成其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主题。
翻译注释
翻译
你的牛犄角弯曲成环,我的牛尾巴纤细毛又疏。
都拿着短笛和长鞭,在南垄东冈赶着牛儿找草吃。
太阳西下草远牛行迟,牛疲劳还是饥饿只有我知道。
我骑在牛身上唱歌坐在牛身边玩耍,晚上回家还要靠在牛身旁躺一躺。
整年放牛什么也不忧虑,只害怕卖掉这牛去交纳租子。
注释
(1)尔:“你”的意思。“尔”与下一句的“我”:牧童间彼此相称。
(2)弯环:弯曲成环状。
(3)秃速:凋疏,此处是说牛尾细而毛稀。
(4)拈:用手指拿着。
(5)陇:田埂。
(6)冈:山脊、山岭。
(7)迟:慢。
(8)但恐:只怕。
(9)输租:交纳租子。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高启的诗
相关推荐
牧竖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牧童词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童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牧童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牧童
东风放牧出长坡,谁识阿童乐趣多。
归路转鞭牛背上,笛声吹老太平歌。
牧竖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呜,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今有豪强子,怒目按剑,若将搏噬;为所怒者,乃阖扇去。豪力尽声嘶,更无敌者,岂不畅然自雄?不知此禽兽之威,人故弄之以为戏耳。
牧童词
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
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
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
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
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
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
取乐须臾间,宁问声与音。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牛图
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