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盛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以七绝形式浓缩战争与和平的永恒命题。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穿越时空,构建历史纵深,"万里长征人未还"揭示战争代价,末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借李广典故抒写卫国理想。全诗气象雄浑,意境苍凉,将个体命运置于民族历史长河中考量,展现了盛唐诗人特有的时空意识和家国情怀,被誉为唐代边塞七绝的"神品"。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出塞》此诗作于开元年间(713-741),王昌龄游历边塞时期。时值唐玄宗开边政策鼎盛,诗人亲历西北战场,目睹"万里长征"的残酷现实。作品以汉代李广暗喻当代边将,既歌颂卫国将士,又暗讽朝廷用人不当。诞生于盛唐国力上升期,诗中"秦月汉关"的历史反思,超越了单纯的战争描写,呈现出清醒的历史意识,标志着边塞诗的思想深度达到新高度。
翻译注释
翻译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也有人说是指卫青。
(3)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4)阴山:崑崙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全文拼音版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其诗以七绝见长,被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并称“联璧”。代表作《从军行》《出塞》等雄浑豪迈,展现边塞风光与将士壮志;《芙蓉楼送辛渐》等送别诗则含蓄深婉。曾任江宁丞、龙标尉,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风刚健清新,尤擅刻画边塞与宫怨题材,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关推荐
绝句·迟日江山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画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古朗月行(节选)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