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取材于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诗中将“桃花源”中的云、树、花、竹、鸡犬、房舍以及闾巷、田园等描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表现了桃源中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处处洋溢着人间田园生活的气息。全诗笔力舒健,从容雅致,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充分反映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桃源行》此诗题材取自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是王维早期的作品,当作于王维十九岁在京兆长安时,时间大约在唐玄宗开元七年(719)。
翻译注释
翻译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
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
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开朗一片平川。
远望去丛丛绿树有如云霞绮聚集,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
第一次才听说汉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还是秦代衣装。
他们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这里共建了世外田园。
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响起。
村人惊讶地把外客迎接,争相邀请,询问那世上的消息。
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
当初因避乱世逃出尘寰,寻到这桃源仙境便不归还。
从此隐居峡谷,再不管外间变化;世人求访异境,不过是空望云山。
渔人不怀疑这是难得的仙境,但凡心未尽只把家园挂牵。
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
自认为来过的地方不会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变。
当时曾记得山径幽深,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
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
注释
(1)逐水:顺着溪水。
(2)古津:古渡口。一作“去津”。
(3)坐:因为。
(4)行尽青溪不见人:一作“行尽青溪忽值人”。见人,遇到路人。
(5)隈:山、水弯曲的地方。
(6)旷望:指视野开阔。
(7)旋:不久。
(8)攒云树:云树相连。攒,聚集。
(9)散花竹:指到处都有花和竹林。
(10)樵客:原本指打柴人,这里指渔人。
(11)武陵源:指桃花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晋代属武陵郡)西南。武陵,即今湖南常德。
(12)物外:世外。
(13)房栊:房屋的窗户。
(14)静:一作“净”。
(15)喧:叫声嘈杂。
(16)惊:一作“忽”。
(17)俗客:指误入桃花源的渔人。
(18)引:领。
(19)都邑:指桃源人原来的家乡。
(20)都:一作“乡”。
(21)平明:天刚亮。
(22)闾巷:街巷。
(23)开:指开门。
(24)薄暮:傍晚。
(25)避地:迁居此地以避祸患。
(26)去:离开。
(27)及至:一作“更闻”。
(28)遂:一作“去”。
(29)灵境:指仙境。
(30)尘心:普通人的感情。
(31)乡县:家乡。
(32)游衍:留连不去。
(33)自谓:自以为。
(34)不迷:不再迷路。
(35)峰壑:山峰峡谷。
(36)几度:一作“几曲”。
(37)云林:云中山林。
(38)桃花水:春水,桃花开时河流涨溢。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王维的诗
相关推荐
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叶歌三首·其三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源行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桃林夜贺晋公
西来骑火照山红,夜宿桃林腊月中。
手把命珪兼相印,一时重叠赏元功。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桃花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桃源图
千载知经几暴秦,山中惟说避秦人。
仙源错引渔舟入,恼乱桃花自在春。
桃花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