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老蟆食月饱复吐,天公一目频年瞽。
蛤蟆食月吃饱了又吐了,天公只有一只眼睛又经常看不见。
下界新增养蟾户,玉斧谁怜修月苦?
下界新近增加了养蟾户,又有谁能知道收复疆土的辛苦?
郡国蟾池知几所,碧玉清流水仙府。
郡国的蟾池不知道有多少,流连青山绿水的江湖人也有许多。
小蟾徐行腹如鼓,大蟾张颐怒于虎。
缓步而行小蛤蟆腹大如鼓,傲慢的大蛤蟆气势比老虎都甚。
渠家眉间有黄乳,膏梁大丁正须汝。
之所以有这些蛤蟆,正是因为上面需要这些。
何人敢与月复仇,疾过池头不容语。
没有人胆敢向月亮复仇,经过蟾池时疾步跑过也不敢出声。
向来属私今属官,从今见蟆当好看,爬沙即上青云端。
以前都是暗地里作为而今却是光明正大,现在看来蛤蟆的势头正盛,向上爬不久就能得到荣华富贵。
注释
(1)蟾池:喻指宫内近侍局。金朝于宫中设近侍局,局中设奉御、奉职等职位,多由贵戚、世家子弟担任。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三月,下令近侍局采访外事。从此这班人就贪赃枉法,借机害人。蟾,癞虾蟆,喻指近侍局的奉御、奉职等人。
(2)老蟆:蛤蟆,也指传说的月中蟾蜍。
(3)食月:古人以月蚀为虾蟆食月。
(4)天公:泛指天。
(5)频年:连续几年,经常。
(6)瞽:盲人,瞎子。这里用作动词意为看不见。
(7)玉斧谁怜修月苦:据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太和(唐文宗年号)中,嵩山有一人,头巾里裹着斧凿,自言,常有八万五千户的人修月,他为其中之一。后来用以比喻收复疆土。
(8)水仙:唐朝隐士陶岘。唐·袁郊《甘泽谣·陶岘》:“(陶岘)富有田业,择家人不欺而了事者,悉付之,身则泛艚江湖,遍游烟水,往往数岁不归……吴越之士,号为水仙。”后用以称遍游江湖而往返之人。
(9)张颐:指以下巴示人,表示傲慢。
(10)膏梁大丁:喻指奉御、奉职等人。
(11)当好看:指风头正盛。
(12)爬沙:向上爬。
(13)青云端:喻指荣华富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