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代〕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作品简介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以女子口吻抒写爱情决绝之痛。词中"人生若只如初见"道尽爱情幻灭的永恒遗憾,"等闲变却故人心"揭示人情易变的无奈。全词化用汉唐典故,将"骊山语罢""比翼连枝"等意象与个人情感交融,语言凄美哀婉,意境缠绵悱恻。作品既承李商隐无题诗之朦胧,又具李清照词之深情,展现了纳兰词"哀感顽艳"的独特艺术魅力,被誉为"清代第一情词"。

创作背景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此词约作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纳兰性德病逝前夕,为其《饮水词》压卷之作。词题"柬友"表明是寄赠友人(一说为顾贞观),借闺怨题材寄托人生感慨。时年31岁的纳兰经历爱妻卢氏早逝、仕途压抑等多重打击,词中"秋风悲画扇"等句既暗喻自身命运,亦折射出汉族文人在清初政局中的普遍困境。作品凝聚了词人对生命、爱情、友谊的终极思考,具有超越时代的哲理性。

翻译注释

翻译

与意中人相处如果只是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又为什么会出现团扇害怕秋风到来的情况呢?本应相亲相爱的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而今你轻易地变心,却推诿说情人间本来就容易变心。

当年唐明皇与杨贵妃曾于清静的夜晚在骊山山盟海誓,即使二人最终诀别,明皇只听得令人断肠的《雨霖铃》声亦无怨无悔。而你又怎比得上薄幸的唐明皇呢?起码他当日还与杨贵妃许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呢。

注释

(1)何事秋风悲画扇: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常用“秋风团扇”意象比喻妇人因年老色衰而见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

(2)却道故人心易变:看似白话,实为用典,语出南朝齐谢朓《同王主簿怨情》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汪元治本《纳兰词》误刻后句“故心人”为“故人心”,这一错误常被现代选本沿袭。

(3)骊山语罢清宵半:用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典故。《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杨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闻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

(4)泪雨霖铃终不怨:安史乱起,唐玄宗入蜀,于马嵬坡赐死杨玉环,相传途中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雨霖铃》曲。

(5)薄幸:薄情。

(6)锦衣郎:此处指唐玄宗。

(7)比翼连枝当日愿:唐白居易《长恨歌》载,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定情盟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全文拼音版

lánhuā··juéjuéjiǎnyǒu
rénshēngruòzhǐchūjiànshìqiūfēngbēihuàshànděngxiánbiànquèrénxīnquèdàorénxīnbiàn
shānqīngxiāobànlèilínlíngzhōngyuànxìngjǐnlángliánzhīdāngyuàn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满洲正黄旗人。其词哀感顽艳,真挚自然,以小令见长,代表作《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等广为传诵。出身显赫(大学士明珠长子),却厌弃权贵,多结交汉族文人。词风近南唐后主,王国维评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英年早逝,有《饮水词》传世,为清代词坛巅峰。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

木兰花·小芙蓉

〔五代〕魏承班

小芙蓉,香旖旎,碧玉堂深清似水。闭宝匣,掩金铺,倚屏拖袖愁如醉。

迟迟好景烟花媚,曲渚鸳鸯眠锦翅。凝然愁望静相思,一双笑靥嚬香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