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瀼溪乡旧游

〔唐代〕元结

往年在瀼滨,瀼人皆忘情。

今来游瀼乡,瀼人见我惊。

我心与瀼人,岂有辱与荣。

瀼人异其心,应为我冠缨。

昔贤恶如此,所以辞公卿。

贫穷老乡里,自休还力耕。

况曾经逆乱,日厌闻战争。

尤爱一溪水,而能存让名。

终当来其滨,饮啄全此生。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往年在瀼滨,瀼人皆忘情。

往年我住在瀼溪之滨,老乡们对我情真谊深。

今来游瀼乡,瀼人见我惊。

现在我又重游旧地,他们却表现出惊惧淡漠的感情。

我心与瀼人,岂有辱与荣。

我和你们心心相印,并没有什么高低之分。

瀼人异其心,应为我冠缨。

为什么对我前后判然两样?恐怕就因为我头上这顶乌纱巾。

昔贤恶如此,所以辞公卿。

往日的贤人厌恶这样的事,因之宁肯辞去公卿。

贫穷老乡里,自休还力耕。

甘心贫穷终老乡里,悠闲快乐地从事农耕。

况曾经逆乱,日厌闻战争。

何况经历了兵荒马乱,人人都不愿意再听到战争。

尤爱一溪水,而能存让名。

我格外喜爱这清泠泠的溪水,何况它又有“让”的美名。

终当来其滨,饮啄全此生。

我一定要再回到瀼溪之滨,粗茶淡饭地度过我的余生。

注释

(1)往年:指唐肃宗乾元元年(758)。

(2)忘情:不为情感所动。

(3)我心与瀼人,岂有辱与荣:“我心”二句:意思是,对于瀼溪的人,我的心上哪有谁荣谁辱的界限。这里头一句的“与”字,作对于解。《诗经·小雅·车辇》:“虽无德与女,式歌且舞。”

(4)冠缨:冠是做官人戴的官帽,缨是结官帽的带子,所以冠缨是作官为宦的代词。

(5)恶:憎恨。《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6)自休:退休。古人罢官还家叫致仕,致仕也叫休致,或简称休。

喻瀼溪乡旧游拼音版

rángxiāngjiùyóu
wǎngniánzàirángbīnrángrénjiēwàngqíng
jīnláiyóurángxiāngrángrénjiànjīng
xīnrángrényǒuróng
rángrénxīnyīngwèiguānyīng
xiánsuǒgōngqīng
pínqiónglǎoxiāngxiūháigēng
kuàngcéngjīngluànyànwénzhànzhēng
yóuàishuǐérnéngcúnràngmíng
zhōngdāngláibīnyǐnzhuóquánshēng

作品简介

《喻瀼溪乡旧游》是唐代诗人元结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诗人通过瀼溪邻里对自己态度的今昔变化,说明社会地位的悬殊,会造成感情上的隔阂,他为此感到矛盾和不安,抒发了诗人退隐的心愿。诗句朴素直白,感情真挚。

创作背景

诗人元结在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将全家搬到瀼溪去住,和乡民的关系处得很好。唐上元二年(761),元结领荆南兵镇守九江,重访瀼溪,乡里旧时朋友对他不像以前那样亲切了。他又看到当地人民生活日益穷困,于是感慨地写了这首诗。

作者介绍

元结(719—772),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郎、聱叟,河南鲁山人。天宝进士。曾任道州刺史等职。为官清廉体恤民瘼,反对绮靡文风,主张诗歌应“救时劝俗”。其诗注重反映现实,风格简古朴拙,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散文亦简洁雄健。编有《箧中集》。元结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醉落魄·栖乌飞绝

〔宋代〕范成大

栖乌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登华山

〔清代〕袁枚

太华峙西方,倚天如插刀。

闪烁铁花冷,惨淡阴风号。

云雷莽回护,仙掌时动摇。

流泉鸣青天,乱走三千条。

我来蹑芒蹻,逸气不敢骄。

绝壁纳双踵,白云埋半腰。

忽然身入井,忽然影坠巢。

天路望已绝,云栈断复交。

惊魂飘落叶,定志委铁镣。

闭目谢人世,伸手探斗杓。

屡见前峰俯,愈知后历高。

白日死崖上,黄河生树梢。

自笑亡命贼,不如升木猱。

仍复自崖返,不敢向顶招。

归来如再生,两眼青寥寥。

乌夜啼·春思

〔宋代〕赵令畤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