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亭子送李司马

〔唐代〕岑参

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与云齐。

盘崖缘壁试攀跻,群山向下飞鸟低。

使君五马天半嘶,丝绳玉壶为君提。

坐来一望无端倪,红花绿柳莺乱啼,千家万井连回溪。

酒行未醉闻暮鸡,点笔操纸为君题。

为君题,惜解携。草萋萋,没马蹄。

作品简介

《西亭子送李司马》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篇作品为送别之作。诗的开头四句写登亭,点出亭子“高”的特点;诗的中间五句写登上西亭后所见景物,由近及远,用笔自然,深远的景物中透露着春的气息;诗的后面六句写“送”,并以景写情,流露出友情的深厚。这首诗写景物语句清新优美,意境深远开阔。

创作背景

乾元二年(759)五月,岑参任为虢州长史。《西亭子送李司马》这首诗即是作者于虢州西山亭子送别友人而作的。

翻译注释

翻译

高高亭子位于郡城以西,直上千尺与那浮云相齐。

顺着山崖向着山顶登去,群山向下觉得飞鸟更低。

半天空今马儿阵阵嘶叫,游壶美酒本为好友而提;

坐到亭上放眼一望无际,红花绿柳处处莺鸟乱啼,千家万户连着弯弯小溪。

饮洒末醉已听傍晚鸡啼,提笔写诗送别为友离去;

为君题诗啊,哀伤别离,春草萋萋啊,没了马蹄。

注释

(1)西亭子:虢州城西山上的亭子。李司马:作者友人,生平未详。

(2)郡城:指虢州。

(3)盘:盘旋。

(4)跻:登,升。

(5)使君:对州郡长官的称呼。

(6)五马:汉时州郡太守用五马驾车。这里指虢州刺史的车马。

(7)天半嘶:在半天空嘶叫。形容亭高。

(8)丝绳:指提酒坛的丝绳。

(9)玉壶:酒壶。

(10)端倪:边际。

(11)井:古时八家为一井,引申为乡里,家宅。

(12)回溪:回环的溪水。

(13)行:行酒。

(14)点笔:以笔点墨。

(15)解携:别离,分手。

(16)萋萋:草木繁盛的样子。

全文拼音版

西tíngzisòng
gāogāotíngzijùnchéng西zhíshàngqiānchǐyún
pányuánshìpānqúnshānxiàngxiàfēiniǎo
使shǐjūntiānbànshéngwèijūn
zuòláiwàngduānhónghuā绿liǔyīngluànqiānjiāwànjǐngliánhuí
jiǔxíngwèizuìwéndiǎncāozhǐwèijūn
wèijūnjiěxiécǎoméi

作者介绍

岑参(717—770),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其诗雄奇瑰丽,多描绘西域风光与军旅生活,与高适并称“高岑”,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充满浪漫豪情。曾两度从军西域,官至嘉州刺史。诗风壮阔激昂,善用夸张想象,展现了盛唐边塞诗的巅峰成就,对后世边塞文学影响深远。

岑参的诗

相关推荐

西江月·渔父词

〔宋代〕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年往事已沈沈。闲管兴亡则甚。

西湖春日

〔宋代〕王安国

争得才如杜牧之,试来湖上辄题诗。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浓吐杂芳熏巘崿,湿飞双翠破涟漪。

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

西塞山下作

〔唐代〕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

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

西北有高楼

〔两汉〕佚名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西江月·新秋写兴

〔宋代〕刘辰翁

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西施·柳街灯市好花多

〔宋代〕柳永

柳街灯市好花多。尽让美琼娥。万娇千媚,的的在层波。取次梳妆,自有天然态,爱浅画双蛾。

断肠最是金闺客,空怜爱。奈伊何。洞房咫尺,无计枉朝珂。有意怜才,每遇行云处,幸时恁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