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吴山秀》是元代散曲作家任昱的散曲作品。此曲极写杭州吴山秀丽景色,借苏轼诗意发挥,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使静景寓有人情味,格外引人入胜。结尾处突发奇想,颇含曲趣。
折桂令·吴山秀
钱塘江上嵯峨,浓淡皆宜,态度偏多。泪雨溟濛,歌云缥缈,舞雪婆娑。
胜楚岫高堆翠螺,似张郎巧画青娥。消得吟哦,欲比西施,来问东坡。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任昱这首《折桂令·吴山秀》散曲作于杭州。
翻译注释
翻译
吴山耸立在钱塘江边,淡妆浓抹都恰到好处,景象变化万千。绵绵细雨使人的视野模糊不清,隐隐约约的歌声吸引住天边的白云,下雪天雪花舞姿翩翩。
它比楚女高高堆起的螺髻还美,又像张敞亲手为妻子画的蛾眉。这美景真值得吟咏,想把它比作西子,自然得去问问苏东坡是否恰当。
注释
(1)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2)折桂令:曲牌名,北曲属双调。
(3)嵯峨:山势高峻的样子。
(4)态度偏多:景象变化万千。偏,很,盛。
(5)溟濛:模糊不清。
(6)歌云:指声遏行云。
(7)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8)婆娑:盘旋舞蹈的样子。
(9)楚岫:楚地的山名。
(10)翠螺:翠色的螺髻。妇女的一种发式。
(11)张郎:西汉人张敞,传说他亲手为妻子画眉。(见《史记·张敞传》)
(12)青蛾:虫名。此以喻黑色的眉毛。
(13)消得:值得。
(14)欲比西施,来问东坡: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全文拼音版
相关推荐
折桂令·寄远
怎生来宽掩了裙儿?为玉削肌肤,香褪腰肢。饭不沾匙,昨如翻饼,气若游丝。
得受用遮莫害死,果诚实有甚推辞?干闹了多时,本是结发的欢娱,倒做了彻骨儿相思。
折桂令·赠罗真真
罗浮梦里真仙,双锁螺鬟,九晕珠钿。晴柳纤柔,春葱细腻,秋藕匀圆。
酒盏儿里央及出些腼腆,画帧儿上唤下来的婵娟。试问尊前,月落参横,今夕何年?
折桂令·芦沟晓月
出都门鞭影摇红,山色空濛,林景玲珑。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
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路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
折桂令·客窗清明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折桂令·赠胡存善
问蛤蜊风致何如?秀出乾坤,功在诗书。云叶轻盈,灵华纤腻,人物清癯。
采燕赵天然丽语,拾姚卢肘后明珠,绝妙功夫。家住西湖,名播东都。
折桂令·过多景楼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折桂令·二十年尘土征衫
二十年尘土征衫,铁马金戈,火鼠冰蚕。心不狂谋,言无妄发,事已多谙。
黑似漆前程黯黯,白如霜衰鬓斑斑。气化相参,谲诈难甘。笑取琴书,高访图南。
折桂令·长江浩浩西来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诗句成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折桂令·题录鬼薄
想贞元朝士无多,满目江山,日月如梭。上苑繁华,西湖富贵,总付高歌。
麒麟冢衣冠坎坷,凤凰台人物蹉跎。生待如何,死待如何?纸上清名,万古难磨。
折桂令·自述
华阳巾鹤氅蹁跹,铁笛吹云,竹杖撑天。伴柳怪花妖,麟祥凤瑞,酒圣诗禅。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风月神仙。断简残编,翰墨云烟,香满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