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短焰剔残花

〔清代〕纳兰性德

短焰剔残花,夜久边声寂。倦舞却闻鸡,暗觉青绫湿。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远梦轻无力。

作品简介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是清代作家纳兰性德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上阕言词人身在边地,入夜起徘徊,离忧难禁,泪湿青绫,惆怅难眠。词至下阕,转以浪漫之笔法出之,写梦里情景,谓乡路遥远,欲归无力,于迷离倘恍中表达了怨情与离忧交织的款曲,抒发了作者在塞外望乡思亲的情感。

创作背景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该篇作于词人旅居塞外之时,其时恰逢三藩之乱,词人想要去为国效力,但无踊跃之心,在塞外有感而发。

翻译注释

翻译

夜深了,还未入睡,我剔去灯花,周围明亮了些许。然而,这孤凄的氛围却没有变得暖热稍许。这离乡千里的边地深夜何其漫长,无声无息。不愿如祖逖那般闻鸡起舞,鸡鸣却依旧声声催人。默默已觉青绫上尽是泪痕。

天的尽头,似乎天水相接,晨雾朦胧。西南天边的一角渐渐露出鱼肚白色。想要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中,再次泛舟在浣花溪上。然而乡梦幽远,只任东风吹去远。

注释

(1)生查子: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

(2)短焰:指蜡烛的火焰已短。

(3)剔残花:把残存的灯花剪去,使烛光明亮。

(4)边声:边地特有的声音,如马嘶、风吼、戍角声、战鼓声等等。

(5)倦舞却闻鸡:意谓在倦于起舞的时候却偏偏听到鸡鸣声。此处反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6)青绫:青色的丝织品,此指青绫被。

(7)冥蒙:幽暗不明。

(8)浣花溪:在成都市西郊,为锦江支流,杜甫曾于溪旁筑草堂而居。此借指自己的家。

全文拼音版

shēngcházi··duǎnyàncánhuā
duǎnyàncánhuājiǔbiānshēngjuànquèwénànjuéqīnglíng湿shī
tiānshuǐjiēmíngméngjiǎo西nánbáihuànhuāyuǎnmèngqīng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满洲正黄旗人。其词哀感顽艳,真挚自然,以小令见长,代表作《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等广为传诵。出身显赫(大学士明珠长子),却厌弃权贵,多结交汉族文人。词风近南唐后主,王国维评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英年早逝,有《饮水词》传世,为清代词坛巅峰。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