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支曲》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人在这首诗中,颂扬了蔡文姬、苏武二人的爱国热情,斥责了“无愁天子”高纬的误国行径,对有雄心报国的北齐老臣终抱亡国之恨表示叹惋。
达摩支曲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
君不见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
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
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
作品简介
翻译注释
翻译
麝香捣成粉尘香不灭,莲藕折成寸断丝难绝。
历经万难文姬回故乡,白头苏武心如天山雪。
不见无愁天子尽欢宴,宴后津水之滨清露寒。
一旦君臣被虏成囚徒,要吹羌管不禁泪涟涟。
北齐老臣过早添白发,可惜醉梦之中度残年。
人说自古春回梦不回,只见邺城风雨草连天。
注释
(1)达摩支曲:乐府舞曲名。摩,一作“磨”。又名《泛兰丛》。
(2)麝:麝香,麝腹部香腺分泌物,此物香味浓烈,为上等香料。
(3)拗:折断。
(4)莲:莲藕。
(5)丝:莲藕之丝,与“思”谐音。
(6)红泪:血红的眼泪。
(7)文姬:汉末女作家蔡琰的字。蔡琰是蔡邕的女儿,初嫁卫氏,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兵乱中被掠入关,后辗转入南匈奴,身陷匈奴十二年,生二子,后被曹操遣使以重币赎回,嫁同郡董祀。
(8)洛水春:指蔡文姬终于回到故国及后期的生活。洛水,水名,在今河南省,蔡文姬及董祀是陈留郡人,离洛水不远,所以诗人用“洛水春”指代他们的生活。
(9)苏武:西汉杜陵人,字子卿,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他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匈奴单于迫其投降,苏武不屈,被幽,后徙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边荒无人烟处牧羊。苏武备尝艰辛,但他对祖国的忠诚始终不变。昭帝时,汉一与甸奴租亲,汉朝得知苏武下落后,派使者将苏武要回。苏武在天汉元年出使,至始元六年(前81)回到长安,前后共十九年。回来时,苏武须发皆白,‘所以这里说“白头苏武”。
(10)天山雪:说苏武心向汉朝,终不屈节,心洁如天山的霜雪。
(11)无愁高纬:“无愁天子”高纬。高纬,北齐后主,一位荒淫的亡国之君,曾经自作“无愁”之曲,自己弹着琵琶歌唱,时人称之为“无愁天子”。后被北周俘虏,送至长安,封温国公,又其后被诬以谋反的罪名,处死。
(12)花漫漫:指其奢侈无度的生活。漫慢,无边无际。
(13)漳浦:漳水之滨,此处指漳水之滨的邺城。邺城是北齐后主高纬的都城,他曾经在这里寻欢作乐。漳,漳水,源出山西,流经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浦,水边。
(14)一旦臣僚共囚虏:高纬被俘时,他的儿子幼主高恒及从臣韩长鸾等同时被俘,后来都被处死。
(15)汍澜:流泪的样子。
(16)旧臣:指高纬的祖、父两代遗留下来的老臣。
(17)霜华早:指由于忧愤而过早地白了头发。华,一作“雪”。
(18)梦:指高纬奢侈无度的生活。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温庭筠的诗
相关推荐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一
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
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
雾树行相引,莲峰望忽开。
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自金陵溯流过白璧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
沧江溯流归,白璧见秋月。
秋月照白璧,皓如山阴雪。
幽人停宵征,贾客忘早发。
进帆天门山,回首牛渚没。
川长信风来,日出宿雾歇。
故人在咫尺,新赏成胡越。
寄君青兰花,惠好庶不绝。
送董元达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
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
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
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
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
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
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
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
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
正睹人间朝市乐,忽闻天上管弦声。
酺来万舞群臣醉,喜戴千年圣主明。
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达旦
远钟入枕雪初晴,衾铁棱棱梦不成。
起傍梅花读周易,一窗明月四檐声。
上达奚舍人
北山少日月,草木苦风霜。
贫士在重坎,食梅有酸肠。
万俗皆走圆,一身犹学方。
常恐众毁至,春叶成秋黄。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暗室晓未及,幽行涕空行。
欲速则不达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
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御之。”
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释车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