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芦沟晓月

〔元代〕鲜于必仁

出都门鞭影摇红,山色空濛,林景玲珑。桥俯危波,车通远塞,栏倚长空。

起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路杳疏钟,似蚁行人,如步蟾宫。

作品简介

《折桂令·芦沟晓月》是元代散曲家鲜于必仁的一首写景小令,属“折桂令”曲牌。此曲以元代燕京八景之一的“芦沟晓月”为题,描绘了拂晓时分卢沟桥的壮丽景色。开篇“出都门鞭影摇红”以动态视角切入,渲染早行氛围;中段“桥俯危波”“栏倚长空”用简练笔法勾勒桥体雄姿;“起宿霭千寻卧龙”二句以卧龙、垂虹比喻晓雾中的长桥,气势恢宏;结尾“似蚁行人,如步蟾宫”将人间景致与仙境并置,充满浪漫想象。全曲语言凝练,意象奇崛,展现了元代散曲写景艺术的独特魅力。

翻译注释

翻译

骑马走出都门,马鞭在朝霞中挥动。山色朦朦胧胧,林中的景色逐渐明朗起来。卢沟桥横卧在浪波之上,来往的车马一直通向遥远的关塞。栏杆高耸,直插长空,远远望去。

卢沟桥就像是千寻卧龙从昨夜的云雾里飞腾而起,又像是拉住流云垂向大地的万丈彩虹。大路迢迢,稀疏的钟声隐约可闻。行人渺小如同蚂蚁,都在月宫里徜徉。

注释

(1)折桂令:双调常用曲牌。又名蟾宫曲。

(2)卢沟晓月:元代燕山(今北京地区)八景之一。卢沟:即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今北京市西南永定河上,为金大定(1161—1189年)时所建。

(3)都门:都城大门。

(4)鞭影摇红:马鞭在朝霞中挥动。

(5)玲珑:娇小灵活,指物体精巧细致,也指人灵巧敏捷。

(6)危:高。

(7)宿霭:久聚的雾霭。

(8)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为八尺。

(9)掣:拉、拽。

(10)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1)蟾宫:月宫,俗传月中有蟾蜍,故称蟾宫。

全文拼音版

zhéguìlìng··gōuxiǎoyuè
chūménbiānyǐngyáohóngshānkōngménglínjǐnglínglóngqiáowēichētōngyuǎnsàilánchángkōng
宿ǎiqiānxúnlóngchèliúyúnwànzhàngchuíhóngyǎoshūzhōngxíngrénchángōng

作者介绍

鲜于必仁(生卒年不详),字去矜,号苦斋,渔阳(今属河北)人。太常典簿鲜于枢之子。以乐府擅场。《全元散曲》录存其小令二十九首。

鲜于必仁的诗

相关推荐

折桂令·寄远

〔元代〕乔吉

怎生来宽掩了裙儿?为玉削肌肤,香褪腰肢。饭不沾匙,昨如翻饼,气若游丝。

得受用遮莫害死,果诚实有甚推辞?干闹了多时,本是结发的欢娱,倒做了彻骨儿相思。

折桂令·功名百尺竿头

〔元代〕张养浩

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一个悬首城门;一个和衣东市;一个抱恨湘流。

一个十大功亲戚不留;一个万言策贬窜忠州。一个无罪监收,一个自抹咽喉。仔细寻思,都不如一叶扁舟。

折桂令·拟张鸣善

〔元代〕倪瓒

草茫茫秦汉陵阙,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山人家堆案图书,当窗松桂,满地薇蕨。

侯门深何须刺谒?白云自可怡悦。到如何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折桂令·毗陵晚眺

〔元代〕乔吉

江南倦客登临,多少豪雄,几许消沉。今日何堪,买田阳羡,挂剑长林。

霞缕烂谁家昼锦,月钩横故国丹心。窗影灯深,磷火青青,山鬼喑喑。

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元代〕乔吉

崔徽休写丹青,雨弱云娇,水秀山明。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水洒不着春妆整整,风吹的倒玉立亭亭,浅醉微醒,谁伴云屏?今夜新凉,卧看双星。

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笑倩谁扶,又被春纤,搅住吟须。

折桂令·长江浩浩西来

〔元代〕张养浩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诗句成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折桂令·想人生最苦别离

〔元代〕刘庭信

想人生最苦离别,雁杳鱼沉,信断音绝。娇模样其实丢抹,好时光谁曾受用?穷家活逐日绷曳,才过了一百五日上坟的日月,早来到二十四夜祭灶的时节。笃笃寞寞终岁巴结,孤孤另另彻夜咨嗟。欢欢喜喜盼的他回来,凄凄凉凉老了人也。

折桂令·自述

〔金代〕元吉

华阳巾鹤氅蹁跹,铁笛吹云,竹杖撑天。伴柳怪花妖,麟祥凤瑞,酒圣诗禅。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风月神仙。断简残编,翰墨云烟,香满山川。